01
背LV的人会用拼多多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在许多人眼中LV就是高大上,拼多多就是五环外的魔幻物语,二者好像有着天壤之别,但实际不是。
我们并没有什么数据证明(因此我们的结论可能是错的),但会尝试说清楚我们的看法。
对了,我们的看法是“会”。
首先,这个问题细想起来其实并不太合理,因为“背LV”和“用拼多多”这两件事没有直接的竞合关系;因此答案肯定是“会”,更合理的问题可能是“用京东天猫的人会用拼多多吗?”
但上面说的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不同环境中,会做出不一样的行为。
02
我记得以前一个产品经理曾经跟我说,他在探探上用女生头像勾搭上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二线互联网大厂里的“寂寞单身男性”。
当时我很难想象一个光鲜亮丽的大厂员工,午夜寂寞时分也会去陌陌、探探上约点什么,而且根据那朋友的草根调研,这种情况相当之普遍。
更有一些玩野路子的流量的朋友在早年间告诉我,一般要一些门事件种子的人中,最积极、最容易上钩的就是那群高质量的“大厂白领”。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不仅会受本身的“用户画像”影响(比如家境、学识、性格等标签),还会受具体场景环境影响,在特定场景的刺激下,人的本性就决定了行为。
- 这就是为什么网红直播带货的时候,你会忍不住剁手;
- 商场打折特价的时候,你会买很多自己可能并不需要的东西;
- 去个网红景点会忍不住自拍打卡;
- 而到了双十一你会不自觉囤货;
- ……
对于做增长运营的朋友而言,会通过各个渠道引流搭建自身的流量池;在很多时候流量的精准度并不需要过于苛求,而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构建特定行为场景,来促进流量的转化行为。
在某些场景中,流量可能一文不值;但在另外一些场景中流量具有极高的变现价值,就看你怎么去根据你的业务来搭建场景。
03
回到“背LV包的人会不会用拼多多”这个问题,具体其实要看,“背LV”的人有没有触发到使用拼多多的场景?
而这个问题大概率答案是:有。
比如说,自己买些一次性商品、帮亲戚朋友砍价拼团,又或者是看到拼多多双十一百亿大促……而用户使用拼多多的频次,其实也取决于触发这类特定刺激场景的频次。
这个问题的破题关键就在于:使用拼多多的场景与背LV包包的场景并不矛盾。
喜欢占便宜、重视性价比、抵不过好友要求砍价的社交压力……这些人类的底层本能,都不会因为用户平常背LV包包上下班而消失。因此,我们也反对把背LV和用拼多多两件事对立起来的思考模式。
04
总而言之,消费行为的触发最重要的是构建消费场景,其次才是更细节的用户画像影响。
我们以前也说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由两个因素决定:
- 物理价值:表现为商品本身值不值得买,能不能解决你的需求,价格合不合适,是一个理性维度;
- 心理价值:表现为决定付款的那一个,你消费行为本身给你的心理溢价,通常表现为“买了你会感觉很爽”,是一个心理维度。
而前者(物理价值)是用户画像和产品本身决定的,后者(心理价值)是由场景氛围激发的。
营销/运营本身除了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外,主要作用就是在营造消费氛围,制造消费场景。
尽管“场景营销”的概念其实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它依旧对当下用户消费行为、营销传播模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惜太多品牌会在具体工作中不自觉地忽略“场景”的价值。
#专栏作家#
郑卓然,公众号:传播体操(ID:chuanboticao),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广告营销、新媒体运营领域老司机,专注分享营销、运营、商业的干货文章及独特见解。
上一篇:关于点评系统,我想跟你聊3点
下一篇:中台,Who c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