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人都曾用过电脑打字,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键盘上的按键并不是按照26个字母的顺序排列的,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最开始的键盘并不是现在的排序,确实是按照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来排列的。
当时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当时的键盘反应速度跟不上打字的速度。具体来说:
按照顺序排列的键盘容易卡顿,所以他们才会把键盘的顺序打乱,减缓人们打字的速度,让键盘有反应的时间,从而使卡顿的情况出现得少一点。
因为当时技术落后,键盘被按下之后要过很长的时间才会回弹,如果人们打字速度快的话,键盘上的按键非常容易绞在一起,造成键盘的“罢工”。
为了解决打字卡顿的问题,就把字母顺序打乱进行排列。
最终几经更改,1882年,有一家企业为了销售打字机,且避开专利费,对键盘布局进行了改动,M移到最下面一行。结果,从顶部开始,完成了与当前字母键盘布局相同的QWERTYUIOP,ASDFGHJKL和ZXCVBNM。谁能想到今天的键盘布局,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开专利费呢。
后来技术进步了,可以满足按照ABCD排序了,但是此时人们早已习惯了QWER的排序,想改也改不过来了。
简而言之,在早期的打字机中,键盘布局基于ABC顺序,但是由于当时许多人进行了更改,因此它成为了当前个人计算机的键盘布局。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1“因为当初的键盘打字快容易卡键位,所以为了减速就开始反人类了,然后就一直流传下来了。”没想到反人类设计最终也有登上大雅之堂的时候的,键盘就是,所以也不能轻易鄙视反人类设计,还得看当时的各种条件以及后来的使用习惯。
2“这么打字最符合人体工程学。”这实际上是一种美其名曰的看法,实际上当初就不是为了打字体验而设计的。
3 “将常用的字母和符号边缘化,并分配给力量较弱的小拇指和无名指;中间的黄金区域全都是那些不常用的字母。”这个确实是大实话,但是现在已经改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