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回来了。
经历为时一个月的下架风波和“产品已死”的谣言漩涡后,网易云音乐于近期正式“满血复活”,相继上架安卓商店和App Store。
这次回归,网易云音乐不仅带来了全新社区产品“云村”,还带来了8亿注册用户的喜人数据以及付费会员同比大涨135%的好消息。
当然,在网易云音乐创造喜人数据之时,腾讯、阿里这些音乐行业的玩家也在蠢蠢欲动,它们也在寻求自身突破。
尤其是在新文娱消费崛起的时代下,Mlog、版权toB以及5G场景升级等创新玩法涌现,在线音乐平台更要为自己谋划一条进阶路。
分天下
说起在线音乐这棵老树的成长,最早可以追溯至1999年,大学乐队主唱曹茗在当年创办的九天音乐网,可谓中国在线音乐的处女地。
随后20年的历史长河中,新王登基与旧贵族落幕的戏码轮番上演,互联网公司相继登场,共同角力在线音乐的战场。直到时钟行进至2018年,在线音乐的天下格局开始趋于动态平衡。
这之中,腾讯音乐可谓“排头兵”。
背靠鹅厂这棵大树,腾讯音乐在资金、技术与文娱生态层面获得了多方支持,相比其它互联网巨头,腾讯音乐的收入与用户规模都位居行业前列。
在营收层面,作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腾讯音乐2019Q1财报显示,公司总营收57.4亿元,同比增长39.4%;净利润9.87亿元,同比增长17.4%。
在用户层面,艾瑞数据显示,到2019年1月,腾讯音乐旗下“酷狗+酷我+QQ音乐”三款App的月独立设备数接近8.3亿,远超第二位网易云音乐的1.68亿。
显然,背靠大树好乘凉,腾讯音乐借助集团优势大举扩张,迅速积累起版权与用户的规模实力,进而实现平台营收与盈利的双增。
同时,腾讯音乐也在不断加固以上优势。
过去的半年间,腾讯音乐依然在扩张版权并进行商业化探索。例如在版权采购方面,腾讯音乐在年初与韩国SM娱乐签署独家版权合作,并在近期被曝将洽购环球音乐10%的股权。
此外,在商业化探索层面,腾讯音乐还在今年2月投资豆瓣FM,后者的运营主体DNV集团还拥有另一款产品—V.Fine,这是一家专注于B2B服务的在线音乐平台,其主要是满足B端广告主的“用歌需求”。
对腾讯音乐而言,这样的B端需求值得撬动。
可见,即使在用户及营收维度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腾讯音乐仍然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采买版权并挖掘新需求,守住自己所打下的江山。
因此,腾讯音乐在行业中可谓“一家独大”。
腾讯音乐“一骑绝尘”,且在版权、商业化等维度持续发力,而在这棵大树之下,行业其它玩家又是怎样的生存现状?它们的优劣之处又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命题,不妨先从“行业老二”网易云音乐说起。
这次“满血复活”之时,网易云音乐还在顶部tab栏新增“云村”入口,原先的类朋友圈“动态”功能被加入其中,同时还多出了“广场”板块。
在“广场”之中,页面将以瀑布流呈现图文内容,用户点击进入后还可收听与图文相关的音乐,网易云将其称为Mlog(Music+vlog)。同时,广场顶部还新增了“热评墙”,相关歌曲的每日热门评论都将在此呈现。
网易云音乐“热评墙”
当然,这种社区化尝试离不开网易云音乐自身的长板。
自2013年诞生以来,网易云音乐就凭借“动人乐评”和智能推荐的业务创新,打出自身优势,积累了大量拥趸,也和腾讯音乐走出了差异化的路线。
正是基于这种社区优势,网易云音乐的用户粘性远胜于腾讯音乐。数据显示,截止 2019Q1,网易云音乐的用户人均日时长达26.3分钟,位居业内第一,远超 QQ音乐的9.3分钟。
可见,搬出云村的网易云音乐还是要打好“差异化”这张牌。
不过,当腾讯音乐这道城墙摆在网易云音乐面前时,它受到的挑战将极为艰巨,包括版权规模、用户增长性和商业化等。
例如在商业化层面,有内部员工爆料称,网易云音乐2019年营收目标为30亿元,其将这一数字平均分配给了直播、信息流广告和会员三大业务。
但之后又有消息传出,网易云音乐再次调整商业化目标,到2019年近半之时,其已经将收入重心放到流量更多的直播业务上。
这样的变化与挑战将时刻伴随着网易云音乐。
因此,网易云音乐的差异化在于社区化经营,并以此建立起“高用户粘性”这道长板,这是它区别于腾讯音乐的优势所在,但面对腾讯这艘航母,网易云音乐仍屈居次席,并且面对着不少挑战。
同时,以网易云音乐观之,阿里、百度也在探索差异化的音乐道路。
以阿里为例,它旗下的虾米音乐在今年7月与MQA达成合作,将于近期开始逐步为虾米音乐用户提供MQA录音室音质的音乐。
此外,目前虾米音乐也主打“个性化音乐平台”,用户在首次进入App时可选择不同音乐类目和风格,并借助AI技术最终生成用户的个性电台。
提高音乐品质,强化“歌找人”模式,虾米音乐也在尝试着不同路线。
而在百度这边,自2018年千千静听更名“千千音乐”后,百度除投资网易云音乐之外,并未释放出太大声量。
因此,当腾讯音乐在营收和用户规模上“一家独大”之时,由网易、百度和阿里组成的“NBA联盟”都在尝试走出差异化路线,它们都想借此在腾讯口中抢夺一块蛋糕,分食剩余的市场份额。
显然,在线音乐行业仍是“一超多强”的格局。
而在这种格局背后,腾讯音乐抢得市场第一的先机在哪里?“NBA联盟”迟迟难以突破的障碍在哪里?“版权”或许能给出答案。
定海神针
“为了听周杰伦我会安装至少两款在线音乐App。”
不少用户曾向地歌网反映,为了收听周杰伦的歌曲,他们会安装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两款App。这背后,由版权规模大小造成的“市场切割”极为严重。
对用户而言,“听歌”消费以兴趣为导向,喜欢周杰伦就自然爱听周杰伦的歌,而热门歌手和版权本身又是稀缺资源,谁抢到谁就拥有话语权,谁聚拢的独家版权越多,谁的用户规模就越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版权才是在线音乐行业竞争的第一出发点。
在线音乐的版权获得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买买买”的资本方式来撬动;另一种则是原创音乐人向平台授权,并对收成进行分佣。
2015年是在线音乐版权战争的重要转折点。那年7月,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责令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传播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
靴子落下,一定程度而言,版权成为各大平台“生存或死亡”的七寸。独家版权更是平台在竞争中胜出的利器。“在国家版权局推动99%独家版权互授之外,另外1%的独家版权仍旧是竞争的焦点。”业内人士如是介绍。
曾经,阿里音乐签下了相信音乐、华研国际、滚石唱片、寰亚音乐、风潮音乐等华语老牌的独家版权,也是国际音乐版权管理公司巨头BMG 在中国的独家数字音乐合作方。
百度音乐则在加入太合后拥有了太合麦田、海蝶音乐、大石版权这三大华语顶级音乐厂牌,以及全球最大的流行音乐曲库The Orchard 的版权,随后也签下了滚石的版权。网易云音乐则在2017年2 月签下日本最大娱乐集团AVEX的独家版权。
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6月,TME就已经拥有1700万首数字音乐曲库,其中包括环球、华纳和索尼这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以及英皇娱乐、华谊兄弟、杰威尔、韩国YG等众多唱片公司,而李宇春、苏打绿、王力宏等艺人的独家曲库也不会低于500万首,以至于全球范围内有200 多家唱片公司持有的数字音乐版权,90%以上都已被腾讯收入囊中。
每一家都在其中抓住机会胜出,否则将会被甩到孙山之外。正因如此,版权斗争的硝烟从未停止过。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阿里音乐和酷狗,网易云音乐和酷狗,环球音乐和国内部分在线音乐平台之间,都曾经在版权的战场上厮杀过。
对“老大哥”腾讯音乐而言,它很早就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
2011年,当阿里、网易还未大举入局音乐战场时,出走诺基亚的吴伟林加入腾讯音乐,在他参与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上,法务部就递给他一张密密麻麻的名单,上面全是因版权问题准备起诉QQ音乐的唱片公司。
由于在香港出生,并在英美留学,吴伟林明白版权的重要性,于是他决定一一付清唱片公司的赔款,并正式“向盗版宣战”。
可见,腾讯音乐快人一步投入到版权战争中。
那几年间,吴伟林每隔三天就有一趟飞行,去美国、日本、台湾和唱片公司聊版权与合作计划,他的手机永远连着充电宝,即使在飞机上,他也会开着飞行模式给唱片公司的人写邮件。
在吴伟林看来,唱片公司对盗版感到失望,而腾讯音乐正好抓住这一机会,同时也没人来抢地盘,我们就能通过打击盗版来整理音乐版权秩序。
到2013年12月,QQ音乐与杰威尔、华谊音乐等唱片公司组建“7+1维权联盟”,坚定推动音乐内容正版化。
于是乎,腾讯音乐开启了版权扩张之路。
在2017年签约环球音乐时,收购价格一度飙升至“3.5亿美元现金+1亿美元股权”,阿里、网易等巨头也参与到竞购之中,腾讯则直接联合一家欧洲财团,向环球音乐母公司“维旺迪”提出战略投资邀约。
最终,腾讯音乐与环球音乐敲定版权转授权合作。
正是由于这种大手笔收购,腾讯音乐得以建立起版权护城河。到2018年底,腾讯音乐拥有3500万首独家正版歌曲,位居行业第一。
这种版权城墙的存在,是腾讯音乐“一家独大”的底气所在。
同时,当腾讯音乐展开“正版运动”之时,“NBA联盟”也开始入局在线音乐。2013年1月,阿里并购虾米音乐;2014年,阿里整合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成立阿里音乐。2013年9月,百度整合千千静听推出百度音乐客户端;2015年,百度音乐并入太合音乐。
BAT入局在线音乐,它们同样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烧钱采买正版音乐成为这些巨头的“必修课”,前述的环球音乐版权采购价的飙涨正是各家平台“哄抬”价格导致,这样的竞争在当年率见不鲜。
不过,阿里、百度抢购的音乐版权仍不敌腾讯音乐。
截止目前,阿里音乐和华研、滚石这些老厂牌建立了音乐版权合作,但并非独家授权;百度拥有大石、海蝶这些国内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影响力却难以企及腾讯音乐。
经历轰轰烈烈的版权战争,但胜利者依旧是腾讯音乐。
诚然,百度、阿里错失音乐战场与它们自身的战略选择和企业基因不无关系,但两家巨头也没能在资本维度迈过版权这道关卡,最终的收获仍是一地鸡毛。
可见,在线音乐的用户消费以兴趣为导向,平台坐拥的版权规模也决定了自身实力,腾讯音乐聚拢了足够数量的优质独家版权,这让它傲视于“NBA联盟”,也反映出版权才是在线音乐市场的“定海神针”。
但以未来视角考察,除了版权竞争外,在线音乐平台还将在哪些维度角力?而它们又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技术变革。
老树开新花?
在版权战争的底色下,在线音乐平台也在进行多元探索。
首先,在商业化层面,在线音乐平台正在尝试toC会员付费之外的toB业务。例如前述的腾讯音乐与V.Fine达成资本合作。
据了解,作为B2B音乐平台,拥V.Fine拥有18万首版权歌曲,5000名全球音乐人资源,其借此向广告主出售音乐,并依照企业需求定制音乐。
目前,V.Fine平台一首两分钟的配乐,根据用途、授权时限和区域的不同,售价在100到5000元不等。而到目前,该平台已出现多位月入上万的独立音乐人。
这种商业模式是腾讯音乐正在尝试的。
相对于聚拢版权向消费者输出,在线音乐的B端生意更有无限潜力,平台作为中介方,上游聚拢音乐人、唱片公司等分散的版权资源,下游对接企业方与广告主的需求,扩大版权触达层面。
在这条链路中,腾讯音乐将以版权为轴心,链接下游消费者和企业,聚焦上游分散的正版资源,真正向产业链深入,扩大B端业务规模。
除了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也被传出收购B2B音乐平台“九天音乐网”,显然不少玩家都在入局在线音乐的toB战争,这一市场也有望不断崛起。
除商业化之外,在线音乐平台的创新也聚焦于内容本身。
以此次网易云音乐在云村中推出的“Mlog”为例,这种内容形式以歌曲为本,以歌手风格或音乐人历史为主题,再配以用户创作的“图文内容”,这样的Mlog创作会大受乐迷喜爱。
尤其是在5G技术到来后,音乐收听与图文浏览不再受限于网络环境,音乐内容的视频化以及音乐内容社区的建立都将得到外部助力。
例如腾讯音乐在2018年底上线的“MOO音乐”,这可以称作为一款“竖屏短视频音乐App”,用户进入App后自动播放音乐,背景则播放与音乐相关的MV或视频片段,而产品本身则是以音乐为本,以短视频为辅。
因此,Mlog背后所代表的,其实是在线音乐平台以正版音乐为本,丰富内容输出形式,提高用户忠诚度,进而推动App打开频率及停留时间的增长。
可见,无论toB变现还是Mlog内容,在线音乐的创新动力仍未停歇。
同时,从竞争格局来看,在线音乐为未来谋划的进阶路线应该集中于生态战争。
在生态布局层面,腾讯音乐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深厚的文娱基因让腾讯不怯于这场文娱游戏,在音乐业务之外,腾讯在游戏、文学、影视等维度的布局正逐渐形成一条产业链。
例如从用户的“听看玩”入手,一款热门小说可以被改编成影视剧,并在下游开发出游戏、音乐等文娱形式,随着这条链路的持续增强,内容平台将聚拢大量爆款IP。
这之中,音乐业务也将是这条生态链的重要环节。
今年6月,腾讯音乐宣布与腾讯影业达成合作,共建 “影音+”联盟,而在之前,腾讯音乐还曾联合腾讯视频、微视共同参与制作《创造101》《创造营2019》等综艺。
可见,腾讯是以内容为本,联动音乐、电影、视频等文娱环节,并不断深入唱片公司、独立音乐人等产业链环节,只有这些资源被不断撬动,腾讯音乐乃至整个文娱生态都将兴旺发展。
腾讯音乐在加码文娱生态,那“NBA联盟”的表现如何呢?
以阿里为例,在其大文娱的“3+X”战略中,音乐和体育、电影一样都是重要的垂直业务,而类似虾米音乐这类App则是阿里重要的流量入口。
文娱是项长线工程,阿里大文娱目前也难以自我造血,但从流量角度来看,垂直产品的获客能力对阿里实现交易闭环和流量联动都极为有效,这也是阿里布局音乐这类文娱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阿里这一路的布局并不顺利。
如前所述,阿里收购了老牌音乐 “天天动听”,并请来何炅、宋柯这样的明星高管站台,但空降CEO高晓松却对天天动听大变样,做出了阿里星球App,添加了追星、粉丝社区等功能,最终导致老用户大量流失。
显然,强于电商的阿里在音乐道路上仍要翻山越岭。
此外,网易云音乐虽然打出社区化的长板,但网易本身缺乏文娱生态的布局;另一边的百度虽大量采买版权、整合产品,但移联网基因的缺乏也最终让百度“航母计划”折戟沉沙、错失文娱战场。
可见,即使是在以音乐为核心的文娱生态中,行业格局仍是“一超多强”。
因此,当在线音乐平台面向未来之时,其将持续探索商业化与内容创新路径,同时实现文娱生态的布局,让音乐成为各家平台内容生态的重要链条,推动平台深入音乐和电影等文娱产业链之中,让在线音乐这棵“老树”开出更多“新花”。
这也将是在线音乐真正的进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