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一一(富书签约作者)
真正的独立思考,从学会“复制”开始
我的不少文章里,经常提到罗振宇说过的话,以及罗振宇在节目中讲过得一些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有一些读者,会直接怼我,你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吗?什么都是罗振宇,罗振宇。
我很认真的反思了这个问题:我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呢?
我发现有时候,还真的“没有”。
在一些陌生的领域,或者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上,我并没有什么惊人的见解,独特的思考。
所以,在这些领域和问题上,我会直接迁移一些大神的观点,比如罗振宇,万维钢等等。
比较神奇的是,当我先毫不对抗的复制大神们的观点后,我会慢慢酝酿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开始独立思考。
台湾"芯片大王"张忠谋曾经说过:
独立思考也要看你有多少数据。如果你看得东西很少,那你独立思考的材料也很少。听得多看得多,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强。
我们对独立思考有太多的误解了,以为独立思考就是“独自孤独的思考,外加对抗整个世界”。
正是这个错误观念,导致很多人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杠精的道路。他们看到什么都开杠,不赢不罢休。
如果成为一个白骨精级别的杠精,那说明这个人离独立思考已经更加遥远了,而不是接近独立思考。
其实,想独立思考的第一个阶段是先学会复制别人的精华。
比如大神的言论,各种经典书中的观点。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用别人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这是我们想真正开始独立思考的基础。有了这些素材,我们才能加工出更好的产品。
但是,要想顺利做到“复制”牛人或者书中的观点,有时候远远没那么容易。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陷入“习惯性防卫”。
如果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差别很大,甚至完全相反,我们很容易在大脑里迅速竖起一堵墙,把那些看起来不同的观点隔离到墙外。
而墙内的自己,不需要对自己有丁点的质疑,更不会感受到“被否定”的痛苦。
假设日复一日,我们在习惯性防卫中打转,那思考的“素材库”,也就永远得不到更新。
我们需要放下“防卫”,用绿灯思维来面对新的观点。
当那些不认可的观点、不熟悉的观点、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都能渗透到你的大脑里时,你的素材库才能时刻下载新信息。
这些新信息,会为你打开独立思考的大门。
没有人能一日爆肥,独立思考也同样如此。先放弃独立思考,学会复制,才有机会真正的独立思考。
用多样化视角,打破群体思维
在《知识的错觉》这本书中,提到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知识共同体”中。
在知识共同体中,大家会分享彼此的观点、信念,会互相把对方的意见合理化。
一旦你在共同体中找到赞同的声音,你就会更坚信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且,有第一个人赞同你,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第N个。
社会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当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讨论问题的时候,等到讨论结束,人们会变得更加极端。没有人能察觉到错误。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其实和我们经常说得“从众效应”,“羊群效应”有很大关系。
从众效应是几百万年来进化出来的一个高效机制,能够提高我们生存的几率。
在远古时代,一群共同狩猎的原始人,如果队伍前面有几个小伙伴开始掉头奔跑,其他小伙伴最好的策略,不是去调查到底附近有没有猛兽。他们最好能毫不犹豫的跟着跑起来。否则,如果真有猛兽,一切就为时已晚。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曾经帮助我们生存下来的高效策略,经常让我们成为一只毫无主见的“羊”,误入歧路而不自知。
想要走出群体思维,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中。
不要只找认同自己价值观和观点的人交流。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拧巴”一点,故意找和自己“杠”的人交流一下。
前段时间,我听了罗辑思维的一期节目,讲垃圾分类的问题。
我们通常以为,垃圾分类能产生效率,让垃圾回收更高效。
但实际上,垃圾分类反倒帮了倒忙。因为垃圾分类太细,企业就需要增加垃圾桶、运输车辆、人力成本。
听完节目后,我认为,垃圾分类是个看似很酷,却实际上不酷的事儿。换句话说,根本没必要搞垃圾分类。
我和好几个朋友都聊了自己的观点。他们也很认同我。过了几天,我又很偶然的和另一个朋友皮皮虾聊天说起自己的观点。
他和我“杠”了一把。皮皮虾认为,不能单纯从效能的视角去看待垃圾分类这件事。他经常待在欧洲,说自己看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很多。
人们会非常有意识的注意整理垃圾,整个大环境会更加整洁有序。而且,垃圾分类,不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它会改变人的思维模式。这种秩序思维,会迁移到工作生活中的其他领域。
朋友之所以有和我不同的视角,源于他的国外生活经验。
如果你只是和认同自己的人交流,就很容易陷入群体思维中。在彼此的认同中,互相加深自己的观点。这其实并不是独立思考,而是狭窄视角下的偏见。
想走出群体思维,成为独立思考者,就要多和自己差异化大的人交流,他们可以来自不同背景、行业、学科领域,或者有不同的经历。
当你把自己暴露在更多样化的环境中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思考质量变得更高了。
用理工科思维,看到更真实的世界
万维钢在《智识分子》里提到,要用“理工科思维”看世界。
什么是理工科思维?
万维钢说:“理工科思维是最重要的现代化思维,重视取舍、量化和科学方法。”
取舍是不同观点和方案之间的对比、衡量。量化,懂得以事实、数据为基础进行思考。
科学方式,是重视研究实验,重视“不可证伪性”,更相信经受得住“考验”的观点和信息。
我们来看看和理工科思维相对的文科思维。
文科思维是“眼见即为事实”,不会重视摆在眼前的事实和数据。很多时候,都是凭感觉、直觉出发,去表达观点和解决问题。
一个人如果安装了理工科思维,会更像一只“狐狸”。狐狸眼中的世界是复杂的,所以,它乐于接受新信息,喜欢和不同观点打交道,能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
一个人如果安装了文科思维,会更像一只“刺猬”。刺猬眼中是非黑即白的简单世界,试图用自己直觉得来的理念,去解释整个世界。不懂得根据新数据,进行调整和改变。
狐狸是动态的,适应性的;刺猬是静态的,固执的。
答案显而易见,只有你安装了理工科思维,成为狐狸一样的存在,才可能真正做到独立思考。
世界很复杂,而且是动态性的复杂。时刻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曾经信赖的某些知识,也会随着新的研究发现,而不断被推翻。新事物始终如雨后春笋般,从来不会停止野蛮生长。
这就是我们身处的真实世界。所以,只有用动态的理工科思维,才能随着变化而更迭自己的思考。
真正的独立思考,就是要懂得根据真实世界不断调整和改变。否则,你的独立思考,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把人的心智模式的成长,分成了三个阶段:
1、 二元论:这种人的状态坚持非黑即白的原则。
2、 相对主义: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可以做到包容和理解。
3、 事实主义:对任何事情的认识,都是不断靠近真相的过程。
二元论和相对主义,实际上就是文科生思维的两个阶段。而事实主义,则是理工科思维的结果。
当然,人类的思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就。
独立思考的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终其一生,我们都需要用独立思考,不断靠近真相。
路漫漫,用独立思考上下求索,会其乐无穷,会拾阶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