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复旦开了门课叫似是而非#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其中,根据网上热传的课程目录,这门“似是而非”课中重点提到了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疫苗接种、天赋基因检测等问题,向学生们阐述什么是“伪科学”。这些话题,也是健康科技类网络谣言的高发区,曾在网络上持续引发网友讨论关注。
“似是而非”部分课程截图
谣言高发区之一:电磁辐射VS电离辐射
根据网传课程目录,“似是而非”课中包含一堂名为《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手机辐射有危害吗》的课程。实际上,很多与辐射相关的谣言,都来自于混淆了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
先来看看什么是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273.14℃),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从某种角度上讲,“晒太阳”也是吸收辐射的过程。低能量的电磁波辐射,称为电磁辐射,这也是世界上最普通的辐射种类。
当电磁波辐射的能量高到一定程度,它在穿过物质的时候,具有足够高的单粒子能量可以将原子或分子电离化,这就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所具有的高能量的单粒子,可以破坏生物分子的化学键,从而使分子的性质改变,严重时可以造成基因变异或者致癌。大剂量电离辐射是非常危险的。
包括手机在内的家用电器主要是电磁辐射,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产品,即使零距离接触到家用电器,辐射值也是在安全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在使用家用电器时不用过分担心电磁辐射的问题。此外,“5G”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所谓的“5G信号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的一部分,是频率在100kHz-300GHz的电磁辐射。5G信号也是安全的。
谣言高发区之二:接种疫苗可能导致自闭症?
这几年网上有不少关于疫苗的谣言,其中“接种疫苗致自闭症”的说法流传甚广。
今年年初,有网传信息称,国外一对夫妇带三胞胎去注射疫苗,孩子们接种了疫苗仅几个小时,先后都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网文因此声称:“这再次证明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的伤害是真实的。”网传消息称该事件发生在2007年,但疫苗注射地点、医师等关键信息都语焉不详,无从考证。记者查证发现,并没有权威媒体报道过相关事件。可见,网传消息的真实性极低,很有可能是以讹传讹。
资料显示,疫苗的原理是将病原体减毒或者灭活后的成分注射到体内,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从而抵御该病原体的侵入。而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发育失调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是复杂的遗传性多基因神经精神紊乱疾病。自闭症影响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刻板样行为等为主要表现,可伴其他多种临床症状,如智力障碍、癫痫或多动等,常在3岁前发病。但综合来说,自闭症的病因尚未明确,也没有明确的相关数据或者对机制的研究显示自闭症与疫苗有着必然的联系。据环球网报道,今年3月5日,著名医学期刊《内科医学年鉴》刊发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最新证据明确否认了自闭症与麻腮风疫苗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误信谣言危害有多大?时至今日,依旧有不少人相信接种疫苗会导致孩子得自闭症。过低的疫苗注射比例令已经于2000年在全美境内被消灭的麻疹死灰复燃。2018年,美国发生17起麻疹疫情,共有372人患病。今年又已经有10个州共127人被确诊患上麻疹。
近年来,一些问题疫苗事件推动我国监管部门建立疫苗监管的长效机制;但如果因问题疫苗而过分惊慌,甚至对所有疫苗都产生抗拒,甚至拒绝接种疫苗,则属因噎废食。
谣言高发区之三:基因能算命?
近年来,有商家宣称,通过基因筛查可以检测儿童天赋、进取心、节俭程度、焦虑抑郁倾向等,甚至还包含咖啡因偏好、甜食偏好、香菜偏好等生活习惯。甚至有商家称一滴口水、一滴血就能测出娃是不是天才。基因检测真的能算命吗?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动辄成百上千的基因检测项目呢?
一位在基因测序企业工作的专业人士透露,所谓基因测天赋,主要依靠消费者提供的基因样本与公司的样本数据库进行比对。如果孩子某个基因表现优良的话,就认定其在一些方面有特长、有天赋。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授刘奇迹表示,天赋的确存在,但哪些基因带来哪些天赋并不明确,以当前的技术条件更不足以预测命运。
专家解释,当前遗传学研究成果显示,有30亿个DNA碱基对分布于人类23对染色体上。由碱基对组成、具有遗传效应功能的片段,才称得上是基因。不同基因功能各异、相互影响,还有基因自身也具有突变性与多态性。人类成长生活的具体环境,又加剧了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基因测序等前沿科技成果将会离百姓生活越来越近,公众既能享受科技昌明带来的种种便利,也要认识到技术始终存在时代局限性。人的高矮胖瘦、生老病死与基因关系密切,但目前很多常见疾病的遗传机制并不明确。如果将人类基因组比作一团毛线,现代科技虽能描绘出这团毛线的模样,但如何严格论证确认特定基因与具体疾病的因果联系,仍是一个浩瀚的工程。
当前,人类对基因的认知不过冰山一角,不宜夸大基因测序实际功效,更要预防概念炒作带来的负面效应。
(本文由宋慧协助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