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斗社,已获授权
一年的跳槽季又到了,企业一年之内离职率最高是发生在三月、九月,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显示《春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春季迎来跳槽高峰季,近八成白领在积极行动,其中 90 后跳槽比例最高。
在三四月这个跳槽“多发期”,你如果也正在找工作,你面临着职业机会比以往都多,很多企业的职员都在新老更替,内部换血,多数企业也会有新的商业发展计划,新增岗位在这段期间也处于空窗期。
然而你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比以往都多,好职位空出来的同时,但它仍然是社会上的稀缺资源,这类企业代表着更好的平台、更高的薪水、更多的资源。所以,多人竞一职的情形在所难免,没有应聘成功也将是大概率的事件,落选这并不代表你不够优秀,会有很多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企业通常会根据标准选择他们认为最适合的人选,有时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适的。
这里记住一点,设计师就算深谙面试技巧也无法保你职场一路坦途,好的职业发展并不是跳槽跳出来的,自己的掌握的硬实力才是终极的职场筹码。
无论跳槽是你的转折点还是新的起点,我都建议设计师更应该明白:
为什么要跳槽?
怎么正确看待跳槽?
一、为自己找一个坚持的理由
设计圈子深似海,寻找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源
既然已进入设计行业,动机不再重要,坚持才可贵
设计师因何而选择设计行业,因何而坚持,持续动力又是什么?
有朋友会说,热爱设计还不够吗?我以为之热爱的兴趣坚持不行吗?非常好,做设计的都应该有这份初心和热忱。但你能保证这份热爱在你的职业生涯里不会衰退吗?你能保证你的设计技能不会被趋势所淘汰吗?你能保证自己能够抵御设计初心之外的利益诱惑吗,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当你长时间在一个领域没有收获与惊喜的时候,时光会消磨殆尽你的热情。
国内的设计环境大家都有所了解,中国设计圈子人数规模庞大,仅站酷注册的设计师已经达到 830 万,人数远超新加坡总人口;中国设计圈子也很小,中国设计在国际上尚未受到广泛认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设计师凤毛麟角、80%国内设计师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受重视程度不够、设计师可交流的有价值平台可选项不多等等。
所以,我们的设计大环境还需要长时间的优胜劣汰中去规范与沉淀,自然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从事设计的动机也是五花八门的。
假如,一名入行 5 年内的设计师,能够持续怀揣这份对设计的热忱,5 年的实操经验积累,必定能促进专业上的精进,并获得一定的行业认同与成绩,以目前国内设计师如此庞大的基数而言,优秀的设计师人才数量应该多才对,实际情况则是优秀设计师的人才缺口很大,而企业主频频感慨设计人才一将难求。
由此可见,真正对设计抱有极大热忱并愿意为之持续付出的设计师数量并不多,国内设计师人群基数虽大,但在设计行业中内耗的人却也非常多。所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成长通道并不拥挤。
一旦进入了设计行业,至于什么动机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用什么能够让你坚持下来。
- 既来之则安之,除非有更好的机会或者资源,否则转行的成本更高;
- 国内优质设计资源远远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优秀设计师是稀缺的;
- 一名优秀设计师,技能不是最重要的,认知才决定了你的职场厚度;
- 从一开始就有培养”自我管理”与“管理他人”的技能;
- 让自己的设计认知跨界,跨学科、跨行业,最后形成跨界思维;
- 定义设计师是否优秀,不能只看设计面,你还有很多弯道超车的机会;
- 把自已镶嵌到更高价值的链条中去,找到支撑你做设计的动力源。
二、跳槽经济或成趋势
在新自由主义的浪潮下,员工与公司不再是依附生存的关系,而是合作共生、相互选择的关系。员工也不会去期待公司对他们的未来负责,他们在接受一份新工作的时候,就在为下一份工作做准备,这就是跳槽经济。
—— 伊兰娜 • 格尔森《跳槽经济》
跳槽经济是公司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动态关系。即公司要尽量压缩成本,按项目招人,活干完了就可以走了,也不期待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这样,每一份当下的工作,都是在为下一份工作做准备。
在跳槽经济这种动态关系下,作为一个求职者,好工作的标准以及你与同事的相处模式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01 好工作标准的改变
在过去,好工作的标准是:薪水福利好、离家近、不加班、老板为你考虑未来、同事素质高、升职路径清晰。......这些标准,占的多,那就是好工作。
现在可不一样了,在跳槽经济下,好工作的标准是:要不这份工作能让你学到或者强化一些技能,让你为下一份工作做好准备;要不就是这家公司名声非常好,其他公司很愿意招从这家公司里出去的员工。
那什么不是好工作呢?比如说,在一家公司里,学的东西太过具体,只适合这家公司的这份工作,没有办法将这些技能用到下一份工作当中去,或者是这份工作总得加班,你都没有时间去寻找其他的机会。
02 和同事相处模式的改变
过去,工作最重要的是给上级留下好印象,比如说稳重能干、认真尽责。而且,你与同事还存在竞争关系。在新的跳槽经济下,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就特别重要了。因为工作一直在动态变化中,人员流动的速度也比以前快很多。
如果你的同事先跳槽到另外一个公司,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那么他就会成为你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如果你的同事很欣赏你,他甚至可以直接向公司推荐你。反过来,你对你的同事,也有同样的价值。
03 招聘标准的改变
跳槽经济下,人人都在为下一份工作做准备,这个时候谈对公司的忠诚感、归属感就没必要了。招人的时候,什么重要?激情——passion!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认知,人对他自己做的事情有激情,才会努力地去做。这是目前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新雇佣关系,与其说是雇佣关系,不如说是一种新型合作关系。
最近看到一篇统计: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微企业已达到9800万家,5年时间增长了70%以上,日均设立企业由5000多家增加到16000多家。
“跳槽经济”是国外盛行的一种新雇佣模式,再看国内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独立创业、个体品牌全面开花、持续崛起,根据项目一起协同合作的案例非常普遍,所谓的“跳槽经济”其实也正在全球同步发生着。
传统雇佣关系已死,超职场时代会成为趋势,在这种趋势下选择跳槽应该是为自己赋能的一种行为。
三、跳槽前平衡自我心态
自己做自己的决策人,权衡利弊得失,敢于承担自己的选择
01 评估当下工作
现在的工作是否真的没有价值?
当工作遇到不适时,我们时常会想”这里不适合我,肯定有更适合我的地方。这种叫做“不知如何改进,于是换个环境”你未必是不适合,而是不适应;岗位不是没价值,只是你不胜任。做个横向的对比,有利于你看清这一切。
我是否胜任这份工作,是否完全得心应手?这份工作中我是否已经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我真的了解这家公司的发展机会吗?那些优秀的同事是如何发展的?那些承担更核心工作的同事是如何做到的?当我离开时,这里的经历和人脉会是我的资源吗?
02 对比新工作
新工作是否能带来最想要的价值?
35岁前如果不那么缺钱,尽量不要仅仅为钱跳槽。从跳槽经济的角度来看,下一份工作应该是比上一份工作更具有价值的,这份价值因人而异,可以是为了补短板,是为了给自己开辟另外一个,甚至更多个上升通道;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是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行业大咖等等。
你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新的工作是否真的能够给你这个价值?如果可以,你的能力足够匹配吗?我要为这份新工作创造哪些有利条件。
03 权衡得失
虽是新旧交替,但将打破生活平衡
新工作是具有新鲜感的是刺激的,但是这种新鲜感始终会归于平淡。上一份工作拥有的时候也许不会令你兴奋,但一旦失去则会打破现有的节奏与平衡,比如安全稳定、薪酬福利、生活平衡等。新工作则是一剂兴奋药,刚开始接触会觉得很爽,比如行业地位、智力刺激、多样性和新人际关系。
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劣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没有进入新工作的时候,一切都想象得过于美好,等真正进入才发现,其实自己不一定能承受新工作最糟糕的一面。
无论如何,自己都不应该以“下一份会更好”的心态,再次选择逃避,当下这个平台如果你觉得对你有价值,就应该很笃定的坚持下,承担自己的决定,为自己的个人成长负责。
四、有价值的工作应该具备四方面
职业收获 = 劳动报酬 + 职业发展 + 社会资源 + 情感体验
职场收获是企业赋予你的整体回报,设计师应该提供对等的甚至是更高的岗位价值,任何一头的不平衡都将导致这段关系不可持续。
五、新公司的领导更看重什么?
即战力法则:来之能战,来之即战
企业看重员工的即战力
在激烈竞争和环境剧烈变动的时代,能否找到优秀的人才,能不能及时调整这些人才的配置和布局,是决定企业成长能力的关键。
企业就会格外在意人才进入角色的速度,某种意义上,企业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有耐心地培养人,等待着你成长,它会更加在意你是不是能够“来之能战”,以及是不是”战之能胜”。有人将这一点称为人的”即战力”,就是即时业务能力。
即战力是企业非常关注的,所以导致人才流动就会变得异常频繁,如果你不合适,企业会快速去匹配下一个员,在这个大背景下,跳槽就会成为一个高频事件。
设计师群体,无论在哪种类型的企业,都是企业主最容易用即战力法则去评估的岗位之一,所以设计师在入职前最好能够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岗位职责的要求与工作标准,以及对该岗位马上需要接触到的项目背景情况。
很多时候,设计师自己理解的合格与用人单位理解的合格是存在偏差的,尽量以用人单位的工作标准来自测自己的即战力水平能够让你更全面的评估双方的匹配程度,降低机会成本与时间成本。
六、设计师如何突破天花板?
设计师可以一辈子从事设计行业,但无法亲力亲为的做一辈子设计
01 从自我管理到能够管理他人
设计师的自我管理,在于强化自己的时间观念,锻炼自己的执行力,有目标意识,能够高效高质的完成设计任务;从设计执行到设计管理是设计师成长的必然通道,一旦开始带团队,需要的能力完全不一样。
这是一个从自己完成工作,到通过他人完成工作的转变。很多设计师自己工作是一流的,但是在团队的时候,反而不能很好的去执行工作任务了。再难有所突破,为什么?
因为工作思维没有转变过来,比如,你的时间分配要改变:必须开始减少花在个人工作上的时间,要把时间花在帮助、鼓励下属上;要设计岗位和分配任务;学会放手让下级完成任务,并定期考核;还要建立社会关系,包括纵向跟上下级、横向跟其他部门、客户建立关系等等。
02 从管理者成为组织者
无论设计师单兵作战能力或者小组作战能力有多强,都会遇到业务发展瓶颈和行业边界是自己所不能及的。所以,对于“管理者”的下一个考验就是成为一名“组织者”。
管理者的任务,还是在工作本身,但是组织者就必须要有战略思维了。也就是说,眼前的事没有那么重要,要把眼光放开,关注更大范围的事情。
组织者需要关注设计之外的更多信息,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源,要能够对行业发展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复杂项目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能力。组织者要能够带领团队正确的做事。
03 从组织者成为决策者
决策者只有一个重点,就是判断。这个层次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水平,又跟之前的完全不一样了。你关注的,是揣摩人心、局势和趋势。设计的成果,效果是好的,但是间接效果是什么呢?负面效果,能不能控制得住?
两种设计方案,做哪个才是真正能为客户解决痛点?两方面的意见都有道理,该怎么表态,才能让各个方面都口服心服?别人都是在行动,在提意见,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而决策者,要独自承担决策的后果和责任。这份压力,没法分担,也无处化解,必须一个人扛下来。
国际上著名的设计大师,无一不是这样的决策者,他们早已不亲力亲为的做设计了,他们都有很好的设计执行团队,然而自己则是那个承担决策后果决策人。他们对于行业有深刻的见解、对于趋势有敏锐的观察、对设计有吹毛求疵的态度、对客户有超强的说服力,他们不做设计,但我们仍然称他们是设计大师。
本期内容针对“跳槽”的话题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而是引出一些思路让广大设计师朋友有思考的工具,祝朋友们在“跳槽”黄金月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工作。
资料引用:《跳槽经济》《列兵和阶层》《超级个体》《宁向东清华管理学课》
上一篇:梵高PS动作一键转化艺术油画特效
下一篇:如何找回一个消失的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