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一直很不解支付宝为什么要为了品牌曝光度而做年度账单。每每年底看到了自己的支付宝账单,就不得不去考虑自己剁了几只手,是不是应该节衣缩食一些...
阿里策划真不怕打击用户的消费积极性吗?
不过后来我又发现了,哪怕账单再扎心,自己最终的选择都不会是停止花钱,最多是想办法减轻自己花钱的痛苦。
当钱离开钱包的时候,很显然我们会心痛,这种心痛会动摇我们消费的愿望,所以信用卡、花呗、分期付款都有减轻痛苦的疗效,只要把花钱的痛苦分摊的越来越微弱,它就能显著减轻我们当下支出一大笔钱的痛苦。
当下不痛苦,每一笔消费就越来越无拘无束,获得的快乐就越来越纯粹。
事实上,这是所有产品经理们都在琢磨这一件事情:如何减轻用户掏钱时产生痛苦。
游戏化营销,无痛苦消费
如果问我最佩服的职业是什么,那必须是游戏策划。
心理学家了解人性,但是他们用来治疗看病;哲学家了解人性,但是他们用来自我研究;唯有游戏策划,了解人性,却用此变现,通过变现的成功与否实际测试对人性认知的对与错,在此基础上更加了解人性,弄更多的钱。
某种程度上讲,哲学家对人性的了解如同纸上谈兵,心理学家对人性的了解大多负面,唯有游戏策划,更加实际,更加完整。
他们对游戏的设计甚至不需要多么复杂。
比如我,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却可以坚持5年在手机里种树...每种出一棵树,那种成就和愉悦,比瘦了十斤都开心。
为什么游戏会有愉悦感?
一、激励机制,人类甚至于动物都喜欢激励,做好一件事获得奖励,人们就会趋向于再次重复而获得奖励;
二、数字化机制,因为并不是所有游戏都适合直接给你一个小小的虚拟奖品,所以大多数游戏将奖励数字化,转化为分数,金钱,等级,战斗力,等等一系列直观可看的东西;
三、竞争机制,不仅仅限于电子游戏,自古以来大多数游戏采用竞争机制来让参与游戏的某一方通过胜过另外一方获取巨大的愉悦感。
上一篇:智能电视“病态”逻辑:被玩坏的商业模式与被摧残的用户体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