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往年十月,都是手机厂商新品竞逐的白热期,但2020年显得有些不同,除了我们熟悉的几款重磅旗舰手机外,IoT产品被提到了全新的高度,这隐隐透露出5G新时代下,手机厂商另辟“蹊径”的信号。
在前不久iPhone 12的发布会上,作为苹果IoT重要入口的HomePod Mini成为了第一款“Amazing”的产品。甚至,苹果不惜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着重介绍其功能和应用场景。同样,10月30日,伴随华为Mate 40系列而来的,还有旗下智能手表、智能音箱、耳机等IoT生态产品进行升级。而OPPO,更是专门为IoT全家桶新品举办了一场“智美生活发布会”,旗下首款智能电视也随即神秘揭面。
这并非巧合,而是根植于5G时代,手机厂商有迹可循的必经之路。至此,由华为、OPPO、小米以及苹果四家手机头部厂商组成的“HOMA”,正式在中国IoT市场“成团”,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今天的IoT市场有多火爆?从近日的双十一战报中就有直观体现。虽然双十一活动还在继续,但在11月1日,OPPO的IoT产品仅开售1秒钟就超过了去年全天总量的销量;小米在全平台也收获了20亿的销售额,其中IoT产品占了极大的比重。
面对IoT这条千亿级赛道,谁也不想甘于人后。如今,IoT市场俨然已经成为了手机厂商的第二战场,各家厂商纷纷加大力度,开启面向5G万物互联融合生态的抢滩登陆。
手机厂商为何集体转向IoT?
不少人都认为,手机厂商争夺IoT市场是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其实,向IoT市场进军不如说是手机厂商一次顺理成章的领土扩张。
5G对IoT的深度应用
随着近几年科技的发展和5G技术的逐渐成熟,带来了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借助5G网络低延时、高带宽的特点,IoT产品可以更好的实现集技术架构、AI算法、5G IoT芯片模组等技术的应用,真正实现万物互联的效果。
对5G技术来说,各家手机厂商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与技术储备,将其优势可以更好、更快的扩大到IoT产品中来。
同时,手机现在依然是IoT最重要的入口,各大手机厂商本身就有很大的用户群体,利用手机与IoT产品之间的协同性,可以直接与IoT产品进行打通,相比于传统家电厂商与互联网公司,手机厂商可以更快的建立自己的用户体系。
除了产品端的技术逐渐成熟外,现在接受智能家居的人群越来越多样化。其中,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占了很大比重。对于年轻用户来说,互联网、智能化、语音控制等概念早已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计接近2.2亿台,同比增长4.0%,到2024年出货量将增长到近5亿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
随着生态完善,为智能家居市场带来持续发展动力,IDC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额将突破800亿美元(人民币超5300亿元)。
因此,IoT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被更多的手机厂商们看中,他们似乎看到了觉醒的新希望,以致于从2019年开始,国内手机厂商开启集体拓圈之路。
拓圈IoT,HOMA各显神通
从手机到IoT产品,华为、OPPO、小米及苹果这四家手机头部厂商在拓圈的过程中,有相似之处,也有颇具各家特色的不同战略布局。
“HOMA”们的相似之处非常明显,他们都是以手机为拓圈原点去出发,一步步补全智能手表(手环)、耳机以及智能电视(盒子)等其他IoT核心入口。增加硬件品类的同时,软件方面也搭建好自己的应用生态,通过开放的形式吸引更多合作厂商加入,最终目的都是打造一个完整的IoT生态。
这些不谋而合的相似性,源自于手机厂商在基础功能研发方向上的一致性。其都是围绕无线连接方式、智能语音控制以及产品整体生态而演进。
但相似性之下,HOMA每家IoT发展又有自己的特色。例如苹果的IoT之路,就是建立在其封闭生态的基础上。
苹果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
2014年,苹果就推出了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其是一个相对开放性的IoT接入平台,第三方厂商可以自由申请进行接入,但需要经过严苛的MFi认证。此后,苹果也相继发布了Apple Watch与HomePod,逐渐在硬件层面完成手机、智能助手、IoT设备的闭环。
在整套IoT设备的闭环中,苹果更依赖系统上的优势,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进行各品类设备之间的互通和协作。将穿戴、家庭以及出行等多场景下的数据打通,进而再辅以丰富的软件生态,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服务。
苹果HomePod Mini
对于果粉来说,苹果软硬件一体的封闭生态,无需付出很高的学习成本,即可得到优质的智能生活体验。例如,透过语音即可对多台HomePod Mini、Apple TV以及CarPlay进行联动;数据内容的检索,也可以实时跨设备分享;而Apple Watch,则可以收集个人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后,在运动及健康方面给出建议和帮助。
虽然,苹果生态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和完整的服务。但是,相对的封闭性却阻挡了苹果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融合。比如Apple Watch无法与iPhone之外的手机配对,这也使得苹果生态之外的用户彻底告别Apple Watch。
此外,HomeKit较高的准入门槛也导致了产品选择较为单一且价格昂贵,特别是中国市场,大部分第三方智能家居产品都未能支持HomeKit,加大了构建整套IoT体验的难度。
小米旗下生态链产品
相对于苹果,小米和华为走起了大而全的开放路线。
2014年,小米开始布局IoT产品,其通过孵化的方式快速扩充IoT产品。雷军曾在《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中提到,“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米,提前布局IoT。”据最新数显示,小米投资的公司已经超过300家。
通过生态链的方式,在扩大了小米/米家品牌的产品线同时,又降低了IoT产品的研发成本,提升了新品的研发速度。目前,小米生态链几乎覆盖了业内所有类别的智能硬件。
并且,小米不同于苹果的封闭生态,其IoT产品不需要与小米手机深度绑定,通过应用程序,就可以支持iOS和Android等各种系统,降低准入门槛,让用户可以更简单的体验到大而全的IoT全场景覆盖。
相对开放的生态环境与极为丰富的IoT产品品类,让用户的选择不必圈定于小米IoT产品内。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审美以及性价比等多方因素进行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IoT产品。
选择的多样性,跨平台的易用性以及颇具性价比的价格,让小米IoT产品非常容易出现“爆款”。当用户尝到了一款IoT产品的“甜头”后,自然会想根据不同场景,构建更加完善的IoT体验。
截止到今年6月,小米财报显示,IoT平台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数量达到2.71亿台,同比增长38.3%。如此庞大的规模,在当今中国IoT市场已经占有了很大的话语权。这也是小米打造生态链的最终目的,以集团军的形式进行作战,产生竹林效应。
不过,现在小米虽然有了丰富智能硬件的支撑。但在用户体验上,小米还是欠缺一些人性化的提升。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如何让智能设备真正智能、贴心起来,不是只靠人来手动操控,这将成为小米未来IoT发展的新课题。
华为HiLink战略
相比小米,华为在IoT布局上寻找的突破口为软件平台互联建设。2015年12月,华为发布了智能家居战略,并推出了HiLink协议,并将其定义为智能设备间的“普通话”,以显示其连接能力。
从IoT平台入手,好处是可以利用华为庞大的用户群体,去吸引更多的智能设备厂商进行接入。
据华为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在泛IoT领域,华为HiLink平台已经积累了5000多万用户、接入100多个品类、覆盖1000多个型号,IoT连接设备总出货量超过1.5亿。连接了国内外600多个家电品牌,其中不乏各品类中的头部玩家。
对用户体验来说,最为打动人的莫过于华为IoT平台之下,形成多品牌之间的互联互通。
华为将手机操作系统和鸿蒙OS进一步融合,利用分布式技术的特性,让智能手机从系统层面和更多IoT设备交互。当华为手机和这些智能设备连接在一起,就能为很多场景提供便利,而围绕手机组成的设备群也就形成了华为所谓的“超级终端”。例如,一碰投屏、手机控屏等功能,就可以很好的形成智慧跨屏的效果。
但更加多元化IoT平台,无形中也对华为自身IoT产品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选择各品类的智能设备时,已有众多发展完善、性能较强的选择存在。这时,如果华为自身的产品不能与其抗衡,自然失去了对用户的吸引力。
为了更快丰富自己的IoT设备,随后,华为也提出了以“1+8+N”的战略为基础,用手机作为IoT重要入口,整合协同PC、平板、穿戴等各类终端产品,目的是实现基于5G全场景智慧生活的生态链。
HUAWEI Watch GT2 Pro ECG版本
比如在穿戴设备方面,继OPPO Watch ECG 版智能手表之后,在10月30日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也发布了HUAWEI Watch GT2 Pro ECG版本的智能手表,这也表明了OPPO、华为等手机厂商正在向运动健康领域持续地发力。
在HOMA新局面中,OPPO也持续加大对IoT产品的发力。与另外三家不同,其在布局方面选择了从用户亲身体验感知上切入,更加注重打造多终端、跨场景的“自在智美生活”,强调用户在产品使用中的智能体验、人性化设置以及多设备之间的互融。
OPPO聚焦娱乐、健康、家庭三大场景
目前,OPPO选择聚焦于“娱乐”、“健康”以及“家庭”这三个用户最常用的场景进行突破,构建三大圈层产品体系。与此同时,OPPO还着手搭建了自己的IoT平台HeyThings IoT,它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开放赋能平台,为更多第三方智能设备提供互融互通的底层支撑。
在近期“智美生活发布会”上,OPPO再次增强了这三个场景下核心入口产品的阵列:新发布了具备顶级音质及全场景降噪的Enco X真无线降噪耳机;首次推出4K智能电视系列产品,以及ColorOS TV操作系统;可穿戴智能设备方面,发布ColorOS Watch1.5,为OPPO Watch系列带来了家庭关爱模式等新功能,可以接收家人的健康信息。
结合最近发布的新品,OPPO拓展出了一系列的IoT互联体验。例如OPPO Share随享,它只需用手机一贴遥控器,就可以实现手机小窗投屏、息屏投屏、以及四路投屏等多种投屏方式,打通了手机与大屏之间的边界。
OPPO在用户体验上的挖掘,并不仅限于功能层面。智能设备之间也要可以进行相互感知。比如当你戴着OPPO Watch、用着OPPO智能电视睡着时,手表会自动感知你的睡眠状态,电视会自动进入熄屏状态,将手表调整到勿扰状态,给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小天才电话手表与OPPO智能电视互联
除了OPPO旗下产品外,这样的用户体验同样可以赋能于第三方合作伙伴。目前,OPPO 已经与小天才电话手表进行了深度合作,将OPPO智能电视与小天才电话手表进行互融。通过智能电视的摄像头用户可以与佩戴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孩子进行视频通话,并且,孩子的实时位置也可在大屏呈现,为长辈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互动创造便捷渠道。
可见,OPPO目前展示的一些IoT设备互联体验,都是在从实际高频使用场景出发。当用户习惯了这样便捷智能的体验后,自然会增加与IoT产品之间的粘性,有助于未来OPPO将IoT产品扩大到其他品类中。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第三方厂商加入其中,最终达到“自在智美生活”的IoT生态愿景。
但是,这种精品IoT的发展方式,也带来了更多研发成本与时间成本的问题。并且,OPPO未来想要在IoT市场站稳脚跟,光靠健康、娱乐和家庭场景远远不够,还有更多的使用场景需要不断丰富。对此,OPPO也有自己的发展思路。在OPPO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刘波看来,OPPO并非急于求成,而是“只为美好,不唯赢”。
OPP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永曾在2019年的创新大会上指出,OPPO将在未来3年投资500亿元研发资金。这其中不乏用于打磨IoT技术基础的部分。5G时代来临之时不应是简单的万物互联那样简单,而是应该万物互相融合,不断创新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OPPO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oT为的是更智能、更美好的生活
无论是苹果、华为、小米还是OPPO,在智能手机存量竞争的大背景下,转战IoT,寻找新的突破方向无疑都是正确的选择。但想要真正在IoT市场站稳脚跟,就需要根据自身的品牌定位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寻求独特的切入点。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在IoT时代,竞争格局已经不像手机时代一样,这是一场技术与创新的竞赛,更是一场比拼战,它们两者的权重会越来越重。
无论各家在IoT布局是怎样的战略,这些殊途的过程都会同归于真实的用户体验。封闭生态、孵化生态链产品还是重点布局特定智能生态圈,在IoT发展中,还是要把市场竞争落实回产品体验本身,用户真正需要的改变是利用IoT来感受科技、智能、互联互融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
IoT成熟后的愿景,正如OPPO所说,它会为我们带来“自在智美生活”。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手机厂商也需改变自身的定位,“OPPO不只是一家手机厂商,而是一家万物互融的科技公司。”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其他正为IoT而努力的手机厂商。
上一篇:程维“开炮”,儒生失控
下一篇:手机用户“被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