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有一种传言,叫做“万物皆可南极人”。
那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南极人”,就会发现五花八门各种类型的店铺。
当然卖衣服卖内衣,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这个南极人甚至还卖食品、纸尿裤、玻璃杯等等。南极人还出现在厨品、鞋类、床品、家电等多种产品类目中。除了旗舰店外,它还有官方店、企业店、专卖店、直销店、自营店、工厂店等等。实际中的国民品牌“南极人”,是不是已经跟你印象中的是南辕北辙了?
那这些店铺,是不是真的南极人?答案是真的,因为他们都获得了南极人的官方授权;但是也可说是“假的”,因为只有它们吊牌是南极人“本人”了。
实际上早在10年前,南极人的自有生产工厂就已经全部停产关闭并且打包出售了。而这一举动让南极人在没有一间工厂和代工厂的情况下,靠着卖吊牌让企业年收入高达39.1亿元,2019年更是狂赚12亿元。
南极人如何通过卖吊牌狂赚39亿?
立冬刚过,相信很多网民朋友们趁着双十一都开始准备买过冬的衣服了。而保暖内衣则是大家都必不可少的“暖冬神器”。南极人正是从保暖内衣市场出道的。
1998年,上海南极人纺织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当时南极人依靠疯狂的营销活动和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砸重金请刘德华、葛优、徐帆等一线明星代言,而从家喻户晓变身中国国民品牌。
正当南极人驶入快车道快速发展的时候,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了,这让整个服装行业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产能过剩,资金紧张,南极人危机重重。南极人创始人张玉祥决定作出改变,在市场上调查了一圈后,决定借鉴“恒源祥”的商业模式。
恒源祥从一开始就采用的是联合体模式,自己不生产服装,而是与工厂合作。到2007年的时候,恒源祥的当年营业额3亿元中就有2.66亿元,来自于商标使用费。借鉴恒源祥,张玉祥把南极人生产和销售这两个重要资产环节全部砍掉了,然后就轻装上路开始了品牌授权的商业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南极人不再生产商品,只专心于品牌建设,把品牌授权给合作方之后收取授权费作为回报。
据媒体报道,实际上早期的经销商,找工厂在名义上签个代工合同,然后从外面批发无牌产品,再从淘宝买来质检报告,就来南极人购买正品吊牌。例如没牌子的保暖衣卖50元,加个8块钱的吊牌后,就能卖到80元或者更多。经销商赚的比原来多,还比原来没牌子的时候好卖,就这样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加入了南极人。其对品牌的授权和服务费用,也随之成为了南极人主要的利润来源。
南极人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南极电商。
正因为南极人较早进入电商,所以相比于其他服装公司,电商化也更为彻底,才以至于网上的南极人店铺成为了一种稀缺的东西。2015年以后,南极人在天猫上不再接受新店申请,而只能通过置换转让的方式。想开店的人只能花高价买别人不要的店,而南极人凭借早期积累的大量天猫店铺,以150-200万的价格转让,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南极电商的业绩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到2019年南极电商年营收达到39.07亿元,增长率为16.52%。
不过,南极人的轻资产模式,固然可以小步加快,但是这种模式之下,也有其弊端。
因为南极人整个生产和销售环节,都掌握在别人手中;在整个产业链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粘合剂的作用,并不是出于强势地位。那南极人对合作工厂和经销商的控制力,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毕竟不是自家工厂,纵然有标准化流程,但还是事故频发。
今年7月份,北京市抽样检测中发现,南极人彩棉三件套婴幼儿内衣存在不合格问题。这并非个例,在2018年一年内,南极人就在14次的抽检中被列为不合格产品。而且其种类繁杂,行业跨界非常大,并不能统一制定质量标准;即使有了各自的质量标准,也不一定会完全执行,这也是造成南极人品控环节差强人意的原因了。
不难想象,不再生产只专注于品牌授权的南极人,一旦遭遇品牌信任危机,将会迎来怎么样的后果。
从短期来看,南极人通过卖吊牌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增长率也是逐年递增;从长期来看,南极人没有严格的品控措施,在越来越讲究质量的时代,恐怕会逐渐走向危机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