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工信部5G牌照的发放,中国的5G商用正式起跑。为了全方位报道5G,在成功举办《元年·潮湃 首届搜狐科技5G峰会》之后,搜狐科技重磅推出了《5G先锋圈》,通过“5G大探营”、“5G大讲堂”、“5G大扫描”、“5G先锋100人”等多个子栏目,清晰展现5G的勃勃生机。
我们将探访,走进企业,走进研究机构,追寻最前沿5G技术、应用场景。
我们将开课,邀请顶尖专家、企业高管,为公众答疑解惑。
我们将扫描,梳理产业链中顶尖公司的5G大战略。
我们将记录,记录产业最前沿的研究者、企业家,他们在5G上付出的努力。
本文为“5G先锋圈”系列报道第2篇,“5G大讲堂”对话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昊。
嘉宾简介:
张昊,博士,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网相关工作,精通电路域、分组域、信令网、智能网、码号、NFV、SDN等相关领域相关知识,对于2G、3G、4G、5G的技术发展有深刻的理解。
要点提炼:
1、中国移动今年9月要在全国40个城市实现5G网络覆盖,核心城区基站间距最短可在几百米之间;
2、只有普通用户都买得起的千元机出现的时候,5G才会大规模普及;
3、5G到2021年有望在个人和行业市场实现爆发。
4、垂直行业的应用目前最看好高清视频和专网;
5、只有打造出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才能更快地推动5G从技术探索到商用的成熟;
6、非独立组网(NSA)是过渡,独立组网(SA)是最终目标;5G技术最核心的是“端-端”架构的改变;
7、5G时代,运营商的收费模式会将是“多量纲”型,可能按时延收,也可能按带宽收;
8、不管5G的生命周期是长是短,它都是开创性的;
9、发牌照前夕,中国移动开始了对6G的研究工作。
以下为搜狐科技与张昊访谈实录:
搜狐科技:前不久,工信部正式发放了5G牌照,中国移动是获得牌照的四家单位之一。拿到牌照之后,我们目前在重点做哪些工作?
张昊:5G相关工作实际上在去年年底规模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发放后就开始推进了,现在整体还是有条不紊继续进行中。
目前,中国移动有三大块工作,最核心的是稳步推进规模建设。目标是要在今年9月份在全国40个城市,实现5G的规模覆盖。
其次,要加强整个通信产业与全行业的互动,探索更好的商业模式。只有打造出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才能更快地推动5G从探索到商用的成熟,才能推动产业的繁荣。
第三点,中国移动今年3月份发布了5G+计划。5G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较长时间范围内做好5G与4G的协同发展,同时还要做好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的协同发展,打造5G+生态,最终构筑协同共赢的5G+X各行各业的行业格局。
搜狐科技:您刚刚提到今年9月份要在全国40个城市实现5G网络覆盖,这些城市的5G网络能够覆盖到什么程度?
张昊:5G的覆盖需要有一个过程,初期肯定不会做到全面的连续覆盖。但在核心城区,重要的道路、商业场所、政务区等会形成一定的连续覆盖。
搜狐科技:目前中国移动一共建设了多少个5G基站?密度怎么样?
张昊:4G基站截止到目前,中国移动建了两百多万个基站,覆盖全国。而5G基站目前也至少有几千的规模。密度的话,核心城区基站的站间距可达四、五百米,非核心城区站间距会稍微大一些。
搜狐科技:多家厂商表示今年下半年要在国内推出5G手机,对于消费者来说,今年买5G手机会不会有点早?它的5G网络体验初期会不会是比较差?
张昊:正常来说,5G早期会在一些重点区域内实现覆盖,以北京为例,金融街、天安门以及东直门的一些大的商圈等,这些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是能够连续覆盖的,但出了这些地方,可能就会差一些。
搜狐科技:您认为5G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实现大规模商用?
张昊:规模商用有几方面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终端。今年后半年有会5G手机上市,但初期这些手机预计价格都是比较高的,最便宜的也要五六千元左右,乐观估计明年年中会有千元机出来,只有千元机出现的时候,才会有大规模的普及。
第二个问题是整个建网的过程。今年9月份会在40个城市提供5G业务。明年会持续提升5G覆盖范围,但要达到广覆盖需要有一段过程。当然这是To C的市场。还有就是To B市场,个人观点,即使网络建好了,To B市场也未必能马上有非常大的繁荣。现在做的5G+行业的很多探索、摸索都还没有深入到商业模式,但一旦要规模商用,一定需要达成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这个模式一旦出来,将很快迎来爆发。
比如3G的时候,初期也出了很多应用,比如可视电话等,但很少有人用。而第一代iPhone出来以后,用户觉得手机还能这么用,整个都变了。生态和应用需要有一个过程。
搜狐科技:大概哪一年会迎来爆发?
张昊:个人感觉到2021年会在个人和行业市场实现爆发。
搜狐科技:5G时代,运营商的收费模式是否会有变化?
张昊:其实我们现在也在研究新的收费模式,以前的收费主要是分级套餐,包括通话套餐、流量套餐。到了5G之后,是不是可以按带宽收?视频达到每秒10M收多少钱、每秒1M收多少钱?
以前收费“量纲”比较单一,5G肯定是“多量纲”的收费模式,比如可以按时延收,也可以按带宽收。
搜狐科技:具体的收费方案什么时候会出来?
张昊:今年9月份,中国移动会在40个城市推出首批5G正式商用,到时候5G的套餐肯定也会随之出炉。
搜狐科技:有人说5G会替代WiFi,您怎么看?5G会给现有的宽带、WiFi带来冲击吗?
张昊:某些场景下5G会替代WiFi,WiFi的场景未来可能会收窄一些,但整体来看,二者还是会并行发展、互为补充。
搜狐科技:牌照的发放时间比之前预想的要早,中国5G的商用时间也提前了1年,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对我们来说是否是一种利好?具体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张昊:我个人认为是好事。我对5G有几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从5G的需求与场景的探讨、国际标准化的定义、产业的推进,中国整体是走在前列的,规模试验的步伐也走在前列,包括中国移动、电信、联通、华为、中兴等企业,中国的整体实力比较靠前。牌照的发放能够加快商用进程,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是牌照的发放,能够加快5G商用,让整个产业联动起来,从生活到社会都提前享受到5G的红利。
三是目前国际环境比较复杂,对于中国的5G产业来讲,5G牌照到了不得不发的地步。5G牌照发放能够加快通信产业的成熟,也能够有更多的先发优势。
搜狐科技:目前国内5G网络的部署方式是采用NSA(非独立组网)的方式,这相比SA(独立组网)有什么得失?
张昊:独立组网是我们的目标,但独立组网整个产业成熟期比非独立组网更慢一些,要加快5G产业商用,就需要先期商用非独立组网,但非独立组网缺乏可以支持切片、边缘计算等面向To B市场的能力。
搜狐科技:二者各自有什么优劣?
张昊:有人觉得非独立组网是准4G而不像5G,其实也不能这么说。非独立组网最大的缺点是要绑着4G来做,比如5G手机开机的时候,正常应该先扫5G网,但非独立组网是先扫4G,跟4G建立“握手”之后,如果发现身边还有个5G基站,且支持NSA模式的,才会再连5G。
NSA的好处是,对网络尤其是核心网的改造比较小,速度也达到了5G的水平。但是它不能支持切片,也不能支持边缘计算,所以非独立组网主要面对的是大众用户。SA的话既能面对大众用户又能面对B端行业用户。
搜狐科技:什么时候会从独立组网更换为非独立组网?
张昊:今年是非独立组网为主,明年会是非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共存,未来会是独立组网。
搜狐科技:2G、3G、4G时代,都有两种甚至三种不同的制式,5G统一了标准,这意味着什么?
张昊:5G是统一的技术,统一的技术有利于聚合产业,降低整个网络的部署成本,提升效率。3G是三分天下,4G是TD-LTE和FDD-LTE两种,到了5G是统一标准。标准越多意味着产业越分散,还存在国际漫游以及终端不统一的问题。
比如,以前3G时代的时候,去日本,我需要换一个WCDMA的手机,现在5G时代都统一标准,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对行业和用户来说都是好事,对于效率的提升也有好处。
搜狐科技:工信部分配的频谱资源也不一样,有没有优劣之分?
张昊:电信和联通的3.3G和3.5G是最主流的频段,整个产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好。中国移动拿到了2.6G和4.9G的频段,也是比较好的。
2.6G是频段较低覆盖更广,做连续覆盖有更大优势,可以用更少的基站实现广泛的覆盖。但是2.6G最初定义的时候不是5G的主流频段,产业支持力度没有那么大,不过去年规模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发放之后,中国移动一直在加快推进,现在的产业成熟度的差距与3.5G已经缩短了不少。4.9GHz定位热点,可以用来补盲,也是比较主流的频段。
广电是700MHz,频率更低,覆盖非常好,是优质频段,但目前产业的成熟度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发展。
搜狐科技:5G的最核心技术是什么?相比1G、2G、3G、4G,它有哪些新的特性?
张昊:理论来说,不同于1G、2G、3G、4G,5G无线侧没有特别大的革命性技术。但有很多的新特性,比如5G基站用的是3D MIMO,大规模天线,更宽的频宽,比如4G是20M,5G是100M。就像高速公路一样,道路更宽,通道更多,速度肯定会有提升。
而说到5G最核心的技术,我总结了一下,我觉得是端到端体系架构的改变。为什么这么说?2G、3G、4G主要面向人,面向大众用户,而5G更多面向B端,能够支持边缘计算、支持网络切片,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带来高可靠和低时延,来服务垂直行业。
所以说最核心的就是架构的改变。
搜狐科技:在5G研究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和挑战是什么?
张昊:有两点。首先技术难度比较大。5G涉及的场景比较多,要用一张网络同时支持这么多场景,同时做到带宽更宽,时延更低,网络架构要更加灵活。这样的话,不光是无线技术本身要更新换代,最核心的是网络架构也必须重构。CT(电信业)和IT(互联网业)最核心最先进的技术都结合到一起了,才产生这样一个新的架构,这是整个过程中最难的一点。中国移动在牵头设计这一体系架构过程中顶住了压力,5G能够天然支持切片、边缘计算这些能力,都是经过非常难的过程才达成的共识。
第二个是5G标准化的过程非常特殊,5G的产业进度非常快。2016年初,3GPP才开始发起5G立项,研究5G到底支持哪些应用场景,到底需要支持哪些特性,这些研究完成之后,才能启动标准的制定。从2016年底到2018年6月份正式发布只有两年的时间。
中国移动也有多位专家在3GPP担任职务,其中我们的3GPP 5G架构的报告人,一年的时间开了100多个电话会议,讨论各种架构、采用怎样的协议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一个通信技术的标准工作,周期非常紧,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搜狐科技:业内认为5G将改变社会,您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您认为5G对于通信产业以及社会各行业来说,它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张昊:最初听到这个提法,我是有些困惑的,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对一些产业高度关注之后,逐渐有了深刻改变,现在是完全认同这一观点的。
搜狐科技:是什么促使您改变了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张昊:以前的无线通信就是人与人的连接,而5G的几大特性:高带宽、低时延,能够承载更广泛的人和物、物和物的连接,5G也更适合承载各种控制信息,同时安全性非常高。5G将逐步进入各行业的生产环节,将从资源配置、产品结构、生产效益,甚至运营模式等方面带来改变,助力生产方式高质量发展。
比如专网(局域网)的需求。如果专门建一个专网,成本非常高,后期还需要大量人员运营、维护。而如果用5G来替代的话,由于5G网络可以直接进行切片,运营商可以在逻辑上或物理上专门切出一片网络给企业专网专用,这样对行业、企业来说,既保证了网络的安全,又广覆盖、能够来回移动,应用场景更丰富灵活,同时成本更低。所以为什么说5G能够赋能垂直行业,这就是原因之一。
搜狐科技:您刚刚提到5G的一个特性是“云-边-端”侧的计算,能否给我们解释一下?
张昊:对,以自动驾驶为例,自动驾驶的汽车正常后备箱需要装处理器和大量的传感器,实时计算周围是不是有人、车、动物、障碍物,这是端侧计算。
边侧可以负责给车辆提供整个道路的信息,包括后方车辆的并行、交汇,而云端则能够处理信息。另外边缘计算有很多优势,一方面安全性有保证,同时能够分担端侧的计算压力。
搜狐科技:5G面向垂直行业的这些应用,您比较看好的有哪些?为什么?
张昊: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是超高清视频。有数据统计未来个人数据的80%、行业流量的70%,可能都是来自视频,4K、8K视频要求上传速度要达到很高,4G无法满足这种采编播的视频需求,但5G可以做到。
还有一个比较看好的应用是专网。现在电网给我们谈的合作比较多,他们就希望我们能够给我们建一个专网,他们有很多线路需要进行检修,用无人机巡检,希望用专网。
搜狐科技:中国移动研究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5G技术研究的?先后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张昊:2012年中国移动研究院就启动了5G研究。围绕需求与场景的制定,“5G之花”就是中国移动来牵头定义的,比如带宽要达到多少、连接达到多少才能算是5G。接下来是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还有就是5G标准化的制定,以及5G的规模试验,前后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研究院还有专门的产业与市场合作部,专门负责5G联合创新,目前有500多家企业加入了5G联创。
搜狐科技:除了5G之外,中国移动研究院目前还在做哪些前瞻技术的研究?有哪些进展?
张昊:非常巧。6月5号,工信部发牌照的前一天下午,研究院还召开了6G的讨论会,围绕6G的定义、6G的核心技术,进行探讨。除此之外,对于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技术,中国移动研究院也在做研究。
搜狐科技:有人认为通信技术存在“大小代”的问题,觉得奇数代是小代,偶数代是大代。理由是1G、3G的商用周期都比较短,不如2G、4G那么成功,您认为5G是否会重复单G“小代”的命运?5G的生命周期预计会有多长?
张昊:这很难说,但其实不管5G的周期是长还是短,5G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可磨灭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5G是第一代从改变生活到改变社会转变的通信技术,从To C的市场转向全面支持To B市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不管6G时代是不是会很快到来,5G都是开创历史的。
另外,我个人认为5G的周期不会很短,从现在的探索、商用、成熟到爆发一定会持续好几年的,至于能不能有十年之久,还是要看未来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