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注定是小红书的度劫之年。
一个月前,工信部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通告,小红书因“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遭监管点名,成众矢之的。
7月30日,小红书下架的消息不胫而走,再成舆论焦点。截止目前,除苹果商店外,这家“红极一时”的“天书”已在各大安卓商店杳无踪迹。
对此,小红书7月30日对趣识财经回应称,目前正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解决;已安装小红书APP的用户,不受影响。
但用户对此并不买账。此后,大量社交媒体爆出小红书“涉黄”聊天记录、酒店“色情交易”等敏感截图,让这场下架风暴愈演愈烈。
8月1日,小红书公司官方微博再度发声称,“已对站内内容启动全面排查、整改,深入自查自纠,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促进互联网环境的优化与提升。”
至此,这本深受95后喜欢的种草天书,坠落凡尘,内容整改迫在眉睫。
01 天书下凡尘
但,对于具体何种原因导致的下架?小红书言语不详,只是回应趣识财经,“正在积极沟通中”。
援引7与30日,《南方都市报》文章,小红书已成违规医美信息的发源地,不少博主公然出售人胎素等禁药,推广微整形速成班。
其实,不论是“涉黄”聊天记录,还是违规医美信息,其焦点都直指内容问题。
对于以种草起家的小红书而言,内容争议一向颇多。
此前,在趣识财经撰发的《窃用户信息,垂直电商行至黄昏》一文曾提到,自2018年下半年起,小红书加速商业化。2019年2月,小红书组织架构大调整,原社区电商事业部升级为“品牌号”部门,品牌号可助商家获取官方认证,并发布合作笔记。同时,品牌号还可与粉丝互动,了解用户数据;亦可直接配置小红书品牌旗舰店,促成交易转化。
就这样,原先独立的种草社区与电商业务,被彻底打通,一张商业化大网迅速结成。
此后,不少媒体频频爆出,小红书种草社区水军横行,代写笔记猖獗,一篇笔记价格从50元到几百元不等。而代发价格,则根据粉丝量而定,从几十元至上万元不等。
2019年6月,小红书对外公示,用户量超2.5亿,MAU超8500万,社区每日产生30亿次笔记曝光,其中70%的曝光出自于UGC(用户原创内容)内容。
“这些小红书引以为傲的内容数据,更像是披着商业化外衣的虚假笔记,30亿次曝光太夸张”。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行业人士指出。
事实也确实如此。小红书对外称,2019年1至3月,平台反作弊技术团队处理涉及黑产账号138万个,作弊账号38万个,作弊笔记121万篇。但接近小红书人士指出,作弊账号远远不止如此。
如今,安卓商店下架,印证了小红书种草内容的巨大问题。
02 商业化路漫漫
聚焦小红书,本次下架风波。
“从最初的含糊其辞,到一日后的内容整改,加之遭监管部门点名,几重事件叠加之下,或许昭示了本次问题的严峻。”上述行业人士指出,“应该是触碰到了监管的力量。”
下架背后,更严重的后遗症,直指商业化之路。
众所周知,种草内容,是小红书商业化之路的重要内容依托,也是水军泛滥的推动力量。内容的整改、自查,除影响正常业务外,挑战的是小红书整个商业变现之路。
不少用户指出,小红书存在“为电商平台倒流”现象。依据是“自己在小红书只为种草,很少购买;而且有些种草品牌,在小红书上找不到,只能去其他平台购买”。
但在监管出手之前,在整个行业流量增速趋缓的背景下,这一模式一度被行业看好,小红书几度成为资本宠儿。
2018年6月,小红书宣布获得阿里领投的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30亿美元。日前,有消息称,小红书估值已达60-80亿美金。
QuestMobile发布的《2019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单季度首次下降,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规模触顶达到11.4亿。
在移动互联网流量封顶的情况下,小红书凭借内容种草的形式,跳出传统电商“以货为中心的平台模式”,转而开创“以人为中心的服务体验模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的“流量”瓶颈。
不仅如此,小红书的种草带货也大打明星策略。从2017年开始,小红书邀请范冰冰、林允等明星,走上了明星带货的星光大道。及至2018年,小红书通过赞助《偶像练习生》等头部综艺节目,继续扩大其明星带货队伍(上千人)。
正如在《窃用户信息,垂直电商行至黄昏》一文中所述,国内的垂直电商,早已失了往日红火,只能以内容/社交续命。而内容电商与社交电商,已成垂直电商领域为数不多的闪光点。但这有个前提,必须符合监管的基本要求,显然小红书跳出了这一红线。
后记
其实,围绕净化“内容信息”,近期监管部门动作频频。
不论是工信部点名,“18家互联网企业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还是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的40款APP在个人信息收集中存在问题,均指向“个人信息”保护领域。
“此次小红书下架,暴露的内容问题,只是一个缩影,未来关于内容信息领域的整治或将强化。”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对趣识财经表示。
SEO网站优化百度SEO排名SEO推广技术上海SEO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