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老铁SEO > 站长新闻 > 科学 >

大豆真的对女性身体有害吗?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老铁SEO

人气:20

2019-09-07

亚洲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西方女性低30%,这或许与她们习惯摄入大量豆制品有关。亚洲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西方女性低30%,这或许与她们习惯摄入大量豆制品有关。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大豆在许多亚洲国家已有上千年的食用历史,但直到近60年才成为西方国家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如今,许多超市里都有各种各样的豆奶替代品、大豆汉堡、以及其它用大豆做成的替代肉制品,更别提豆腐、豆奶、酱油等传统豆制品了。

  与此同时,大豆常与降低心脏病风险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优良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纤维素、铁、钙和锌的来源,大豆在西方国家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被视作肉类的健康替代品。然而,虽然过去十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大豆与健康联系在一起,但有一种担忧也开始日渐凸显:大豆可能会干扰人体激素分泌。

豆制品常被当作红肉的替代品,这可能是它们有益健康的原因之一。豆制品常被当作红肉的替代品,这可能是它们有益健康的原因之一。

  关于大豆的争议主要与它的异黄酮含量过高有关。这种化合物具有类似雌激素的性质,且可以与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而雌激素会提高特定类型的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然而,尽管科学家在过去几十年间针对异黄酮对人体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异黄酮本身是否会增加患癌风险仍不明确。

  此外,大豆似乎还有一定的抗癌效果,但科学家也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如果豆奶等豆制品的确可以降低乳腺癌发病率,也许是因为它们可以在细胞DNA受损时、促进细胞启动程序性死亡机制。  如果豆奶等豆制品的确可以降低乳腺癌发病率,也许是因为它们可以在细胞DNA受损时、促进细胞启动程序性死亡机制。

  首先,我们有一些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亚洲国家女性有大量摄入大豆的习惯,并且患乳腺癌的概率比美国女性低30%,科学家认为这两者之间有一定联系。(例如,日本女性的异黄酮平均摄入量为30至50毫克,而欧洲和美国女性还不到3毫克。)

  大豆还与降低乳腺癌的严重程度有所关联。美国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副教授张方方开展了一项研究,有6000名患乳腺癌、居住在美国的女性参与其中。研究发现,更经常食用大豆的女性的死亡率比其他女性低21%。

从小开始食用大豆也许可以使豆制品更有益于健康。从小开始食用大豆也许可以使豆制品更有益于健康。

  这种效果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的入侵性较强,肿瘤中缺少雌激素与黄体酮受体,因此激素疗法效果不佳。

  “我们的发现说明,对患有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女性而言,食用豆制品或许有助于提高存活率。”张教授表示。

  没那么简单

  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得出“大豆对身体有益无害”的结论。

  大豆经常被当作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或作为红肉的替代品,而红肉与心脏病和癌症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食用大豆可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食用大豆可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没人做过这方面的长期研究,如让受试者长期食用豆制品,然后观察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究竟是会增加还是减少。”华盛顿乔治城大学医学院肿瘤学教授丽娜指出。

  一项针对大豆对乳腺癌发病风险影响相关证据的回顾发现,若研究根据受试者的体质指数(BMI)进行了调整,体现出的大豆与乳腺癌发病率之间的关联就较低。这意味着,乳腺癌发病率降低可能是因为BMI指数更低、而不是因为摄入大豆导致的。

  如果大豆的确能降低乳腺癌风险,也许是因为其中所含的异黄酮能够促进细胞程序性死亡(即细胞自带的一套机制,一旦细胞DNA受损、无法继续分裂,就会自行毁灭)。如果没有这一过程,受损细胞就可能进一步增殖、导致癌症。

  那么,“大豆可能导致癌症”的担忧究竟从何而来呢?

未经加工的大豆(如毛豆)中的异黄酮含量比加工豆制品(如豆奶)要高。未经加工的大豆(如毛豆)中的异黄酮含量比加工豆制品(如豆奶)要高。

  科学家的确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大豆会促进癌细胞的增长。在2001年开始的一项实验中,科学家给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且体内有恶性肿瘤的小鼠喂食了异黄酮,并连续11周测量肿瘤大小。结果发现,异黄酮导致肿瘤持续增长。接着,科学家切断了异黄酮的供应,结果在接下来9周里,小鼠体内的肿瘤不断缩小。此外,在1999年开始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人体乳腺癌细胞植入小鼠体内,并让其中一部分小鼠摄入异黄酮,结果同样发现饮食中的异黄酮会促进恶性肿瘤的生长。

  但2010年针对100多项研究开展的一项回顾总结道,总的来说,这些实验并未体现出显著提高的乳腺癌风险。

  有一个原因或许能解答这个现象:异黄酮在人体内可能会起到雌激素的作用,也可能恰好相反。我们摄入大豆后,其中的异黄酮要么与体内的α雌激素受体结合,结果是刺激肿瘤生长;要么与β受体结合,结果是减缓肿瘤生长速度、并引发细胞程序性死亡。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流行病学与肿瘤学教授布鲁斯指出,异黄酮更倾向与β受体结合,因此降低癌症风险的可能性更大。

  大豆对乳腺癌风险的影响也许还取决于人们开始食用它的时间。特洛克指出,在亚洲人群中开展的大多数研究都包括从小就开始食用大豆的女性,她们甚至可能在子宫中就“接触”过大豆了。而相比之下,在西方国家开展的研究受试者则大多在成年后才开始食用大豆。

  “在动物中年时期才开始给它们喂食大豆似乎并不会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特洛克表示,“但如果在小鼠进入青春期前就给它们喂食大豆,再让它们接触致癌物,它们患癌症的几率就会比不喂食大豆的小鼠更低、肿瘤也更小。”

  大豆周期

  一些研究发现,大豆的具体益处主要取决于女性产生雌马酚的能力,约30%至50%的成人在食用大豆后,肠道里都会产生这种细菌。一项研究发现,让无法自身生成雌马酚的更年期女性服用雌马酚补充剂,能够大幅降低热潮红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

  也许是人体产生雌马酚的能力、而非雌马酚本身决定了大豆对人体是否有益。一篇论文指出,中国人也许更擅长消化大豆、以及从大豆中摄取营养物质,因为中国人的祖先食用大豆已有数千年历史。

  这或许能解释,为何有些研究显示,尽管亚裔在美国的第二代移民在习惯了西方的饮食习惯后、乳腺癌患病率会有所升高,但仍比西方人的患病率低。

  科学家还发现,从小养成食用大豆的习惯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事实上,人口研究显示,摄入异黄酮可能与亚洲与西方国家的心血管发病率差异有关。科学家发现,大豆可以降低血液中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而该物质是导致心脏病的风险因素之一。

  但这也许和大豆本身无关,可能只是因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中很少含有大豆而已。

  “豆制品常被用来代替其它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和全脂奶制品等等,”弗吉尼亚大学健康系统的妇产科教授乔安指出,“而豆制品中的饱和脂肪含量很低。”

  还有人担心大豆与前列腺癌有关。但去年开展的一项证据回顾发现,豆制品摄入或与前列腺癌风险降低有关,且降低幅度接近30%。大豆并不会影响男性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因此该现象的原因尚不得而知,或许是因为富含豆制品的饮食习惯总体来说也更加健康吧。

  “尽管不断有科学家提出相矛盾的研究结果,但我们仍维持原结论不变,即食用大豆有助于预防前列腺癌。”该研究作者、伊利诺伊大学组织微环境培训项目博士后研究员凯瑟琳·艾珀盖特(Catherine Applegate)指出。

  大豆的益处还取决于我们食用的类型。与加工后的豆制品相比,未经加工的大豆(如毛豆)中的异黄酮含量更高。且豆制品越接近大豆(加工越粗略),异黄酮含量就越高。如每100克大豆中约含有18毫克异黄酮,而等重的豆奶中仅含有0.7至11毫克异黄酮。

  “我们唯一能断言的是,只要摄入量与亚洲饮食习惯保持一致,女性食用大豆就应当是安全的,包括豆腐、发酵豆制品和豆奶等等。但研究显示,大豆的加工程度越高,异黄酮含量就越低,我们认为这也算是一种保护性因素。”特洛克指出。

  科学家在过去几十年间对大豆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没有一项研究称得上完美。就像其它营养学研究一样,这些研究结论仅仅能显示相关性,并不能证明任何因果关系。

  尽管如此,科学家仍然达成了共识:食用大豆显然对身体有益,尽管这可能仅仅是用豆制品替代了垃圾食品的结果。(叶子)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外链咨询

扫码加我微信

微信:juxia_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