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是一种正确思维,只有正确思维才能成为正确推理形式,也才能形成正确的知识结论,所以,学会科学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材中,“学会科学思维”是“专题一”的又一个重点,只有学会科学思维才能真正弄懂科学思维常识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科学思维的含义出发,通过考察科学思维的主要特点,把握科学思维的意义。
【问题解析】
一、什么是科学思维?
所谓科学思维,是指为了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所具有的思辨模式和认识方法,它是连接实践与理论的桥梁。或者可以说,科学思维是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并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素质,一是要求人的思维要正确,即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以及正确应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活动并不断达到正确的结果。二是要求人的思维要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前进。科学思维的本质特点是正确性。如果不能正确地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不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这就不是科学思维。
二、科学思维的主要特点
一般说来,科学思维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
1.客观性:科学思维应该是从实际出发的,它能如实地去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即力图真实地去反映认识的对象。这是进行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必要的出发点,如果从书本出发或从某种理论、原则出发,不尊重事实和不重视实践的结果,就不可能是科学思维。
2.精确性:科学思维不仅是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它还是遵循一定逻辑规则的思维,而且在思维过程中能够运用大量的思维手段和认识工具,所以,有很强的精确性。随着认识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随着各种思维手段和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科学思维的精确性水平将越来越高。
3.可检验性:科学思维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思维的结果是可以验证的,科学思维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思维。科学思维并非是不犯错误的思维,而是指它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可以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的思维。过去是正确的东西,随着实践的发展,今天可能出现了错误;今天是正确的东西,随着实践的发展,不能保证明天仍然是正确的,所以,科学思维是要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思维,是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思维。
4.预见性:由于科学思维正确能够正确地运用逻辑规则,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所以,它往往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发展前景能够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和预测。在科学史上,由于科学思维这种预见性所产生的重大发现,比比皆是。
5.普适性:正是因为科学思维建立在客观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基础上,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所以,科学思维的结果有普遍的适用性。只要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内,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科学思维的结果总能显现出来。
三、学术界对科学思维基本特征的概括
一些学者将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做了如下概括:
第一,科学思维是创新的思维。要树立创新思维,就必须挣脱“因循守旧”的思想束缚。创新思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动因,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不断走向新的起点,达到新的水平。创新思维不可能凭空产生,它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在高科技时代,更是如此。创新思维的普及需要以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前提。迅速提高教育水平,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工作。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为5%,而美国为39%,韩国为40%,日本为47%。可见,事关科技创新和人才素质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一定还要大发展,这是时代和未来的需要。
第二,科学思维是开放的思维。要形成开放思维,就必须改换“井蛙观天”的狭隘眼界。中国近年来最大的国情变化,莫过于从封闭走向开放。而且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是对内和对外的开放,是经济和文化的开放,是物质和观念的开放。中国共产党的开放政策顺应历史潮流,是中华大地充满生机活力的直接动因之一。开放思维,是摆脱井底之蛙的封闭和狭隘,突破“羊的怪圈”,走出传统经济模式之必需;是赢得宽阔的眼界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之必需,也是在搏击风浪中实现复兴和腾飞之必需。这正是新时期中国所迫切需要的思维风格。
第三,科学思维是理性的思维。要求得理性思维,就必须远离“激越狂热”的浮躁心态。“激越狂热”的思维,就是人们处在剧烈的情绪化状态中的思维,这种思维,与人的心理状况紧紧连在一起。所不同的是心理状况是多变的,短暂的,而作为思维,则是已经形成定势的相对顽固的一种思想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任其发展,往往会酿成极端性和破坏性的后果。我们正在党的领导下走科学发展之路,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需要理性思维,理性思维应该是均衡的思维,平和的思维,绿色的思维。我们需要有革命的激情、工作的热情,但必须远离激越狂热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社会矛盾比较集中,更需要有冷静、理智的思维方式。
第四,科学思维是民本的思维。要确立民本思维,就必须扫除“官本主义”的千年积习。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西周时期,中国就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君权天赋”的政治理论。统治者把专制制度的绝对性和等级制度的神圣性不断加以强化,导致专制思想和等级观念的强大无比,导致官本位制度和理念的强大惯性,也导致在中国民主传统和平等意识难以生存,“民意”和“民情”至多是作为天命的晴雨表或指示器而出现。现在,根除数千年专制制度影响的历史任务已经落在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一直受到历代领导人和全党的高度重视。但从官本位到民本位,决不是说转就转的一句口号的变更。这是与传统实行决裂的深刻而漫长的过程。
第五,科学思维是辩证的思维。要达到辩证思维,就必须告别“非此即彼”的思维惯性。“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不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因为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的,并不是简单地归结为社资、好坏、是非、黑白之两极。我们必须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更加辩证地看待国内外形势,认识周围的事物,评价古今的人物,像恩格斯教导我们的那样: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
第六,科学思维是求真的思维。要走向求真思维,就必须突破“虚幻实感”的认知局限。应该说,想象、虚幻的思维,未必不是真实的思维。比如,人都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尽管这些理想和愿望未必能够实现;它是虚幻的,然后又是如此真切地存在着。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崇高的理想。当这个理想尚未实现之前,也是作为一种信念和追求而存在,然而它与《诗经》和《大同书》等空想性质的理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理想,因而是能够实现的远大目标。
总之,“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是我国在改革发展道路上迫切需要确立的思维方式,中国再也不能走封闭、守旧的老路了;“理性思维”和“求真思维”则是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形成的思维方式,因为社会上浮躁心态和形形色色虚幻、假相的迷惑,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而“辩证思维”和“民本思维”,更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基本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打破绝对化和官本位等等历史形成的思维误区。
从1901年至今,诺贝尔奖已经走过106年,在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为变化无常的世纪中,它曾经因为世界大战而暂停评审、它的颁奖准则曾经饱受争议。没有人能做到完美无缺,诺贝尔奖也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珑。但是,这并不能阻止诺贝尔奖成为全世界人民给予那些最杰出的精英们的高贵荣耀。诺贝尔奖重奖科学家,奖励他们通过科学思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奖励他们给人类所带来的巨大贡献。
四、科学思维的意义
1.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科学思维要求从实际出发,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地辩证地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等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思维作为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给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了思想武器:一方面,我们可以自觉地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反对相对主义、诡辩论等错误;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运用辩证方法,去反对形而上学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眼光看问题,全面动态地把握世界。科学思维能够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尽快达到自己的目的。
3.科学思维能促进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具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思维模式,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有助于正确的科学理论的形成,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科学思维能够使我们判断事实是否与理论相符合,有利于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在科学思维的推动下造成的。
4.科学思维有助于人们的交流和提升人的素质。人和人的交流也离不开正确是思维,科学思维就像融合剂,能使不同的民族和宗教派别在同一个世界中和谐共存;科学思维是精确的、可以检验的,有普遍的适用性,所以,它能使我们了解假设和推论、臆断和证明之间的区别,能帮助我们增强辨别能力;科学思维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对待“思维定势”: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被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所左右。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思维的学习和训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上一篇:古音研究走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