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不能急功近利,但科学素养的培育要急一些

Դ未知

ߣ李坦

18

2019-11-30 17:13:48

今秋开学后的某一天,孩子拿回来一张学校给的报名单,指着种类繁多的兴趣班,兴致冲冲的说想报科学班。

我一看,吓了一跳,辛苦学习一天还要挤占下午5--6点的时间,继续在学校上一个小时的兴趣班,这种安排明显是反科学的嘛。

转念一想,推进我们人类社会进步的很多科学成果,都是在反科学甚至反人性的环境下诞生出来的。于是乎,大笔一挥,划了对号,孩子开始了戴月背书包归的科学兴趣课。

他们这个课几乎不讲理论,都是以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今天发现孩子拿回来一个吹起的气球+玻璃瓶灌水的装置,明天发现她趴在茶几上进行恐龙化石的挖掘考古工作。

有一次,不知道学校讲了什么,回来后问我“爸爸,月亮没有翅膀,为什么也能飞到天空?”

这个问题把我问住了,亏有手机百度解了围。

此后,几乎每天都有一堆问题问我,我因此买了《十万个为什么》套装,还把百度APP放在了手机桌面首屏。

几个月下来,孩子的进步不得而知,倒是我这个家长的科学知识大幅度扩容,不信你考考我“猫头鹰为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

2

我们一直讲,科学要从娃娃抓起,越早接触科学,越早能培养积极健康的科学素养。

有人说一代中国人缺乏科学素养,这种说法不够客观,实际上缺乏科学素养的不止一代人,而是好几代。

喝可乐会杀精、量子波动速读5分钟读完10万字的书、5G的辐射很大要禁止5G基站进小区、NASA称地球将进入连续六天黑夜、冬天不穿秋裤会发胖......

上述谣言多见于我们的父辈朋友圈和微信群,大家传播的乐此不彼,你要敢质疑,会遭到“我是为你好”的驳斥。为什么这种比“马化腾过生日转发5个群赢取100个Q币”还低级谣言可以广泛传播,说白了就是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闹的。

我们那一代人以及往上再追溯两代人,很少能接触或者很少能在对科学最热爱的幼小时期接触到科学,当时的“好好学习,将来成材”指的是学习固定的课本知识,考一个好的大学,然后最好能考取公务员。

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国人的急功近利,凡事都以功利来驱动。

就连王贻芳院士在参加腾讯科学WE大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忍不住痛斥这种功利性,在王贻芳院士看来中国人功利心太重,每件事都要问值不值得、有没有意义,这种习惯是深入骨髓的。几千年来的改变也许有一点,而且功利心不仅仅体现在对科学的态度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觉到这种极端或者是短视的功利心。

3

科学,是最不能急功近利的“玩意”,我们一般很难忍受一项科研投入几十年后才见成果,甚至见不到成果。中国对撞机项目要360亿的投入预算,此前为什么迟迟无法审批通过,原因就在于此。

大型科学装置的落地,撇开政策层面的审批,就是在公众层面,普通大众也很难在情感上支持一个仅仅听过概念的项目。

公众就是如此,他们只愿意为看得见的东西买单。假如哪天国家批准每年投入360亿进口小龙虾,那么一定是欢呼雀跃的吧。

那么,在今天还有没有企业或者机构,愿意放弃商业和其他利益考量,为无法预知的未来做一些投入呢?有的,比如腾讯。

从2013年开始,腾讯每年举办科学WE大会。这个大会不谈商业或者公司之间的竞争,没有任何KPI的考核。今年在马化腾内部倡议下,WE大会还升级成为“腾讯科学周”,从11月2日到4日,科学探索奖颁奖、WE大会和ME大会接连亮相。

当然WE大会绝对不止是邀请全球顶级科学家,举行一场SHOW那么简单,它关注未来如何用科技改变人类生活,探索关系人类命运的重要科学问题。

今年WE大会已经来到第七届,腾讯基金会宣布投入10亿元启动的“科学探索奖”日前也揭晓了名单,奖励来自9大领域的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其中有26位获奖者来自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该奖项由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邬贺铨、施一公等13位科学家共同发起,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大陆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资金。

4

2019年11月3日上午,在香格里拉的采访间,我问了王贻芳院士一个问题“我们很多基础研发大都时候是看不到未来的,但我们还想要提前布局、提前投入,你怎么来看布局、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王贻芳院士看来,基础科学研究不可以简单地度量,或者可以说度量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无论发明什么,比如说文章、成果等等,最后(应用)都是有偏差的。社会大众、政府应该相信科学家,让科学家自己去判断某些科学活动是否该组织和开展。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都应该给科学家更多的空间,相信我们科学家能把这件事情做好。

的确,鞋子是否合身,只有脚才能知道,某项科研项目是否要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最有发言权。

陈天桥先生,为了支持脑科学研究,投入10亿美元,支持加州理工学院的脑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让这些科研机构放手去做。

华为也是如此,有个概念叫做“撒胡椒面”,拿着大量的钱,向全世界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面”,使用美国“拜杜法案”原则,让大学收益,这样可以延伸出更多的科学家。在这种不考虑回报的心态下,反而多年来迸发了很多改变行业的基础研发突破,最典型的就是我们今天大热的5G,5G标准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Arikan教授发表这篇论文两个月后,被华为发现了,就开始以这个论文为中心研究各种专利,一步步研究解体,共投入了数千人。十年时间,华为就把土耳其教授数学论文变成技术和标准。

今天的腾讯也是如此,作为一家商业化企业,愿意付出财力物力支持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最大化的还科学家以自由,用马化腾的话说就是“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继续攀登科学高峰,助力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前沿核心技术探索。”

5

今年的腾讯ME科学大会上,有演讲嘉宾分享了癌症、艾滋病等多个先锋医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和研究成果,现场专业观众掌声不断。

这样的视频我想分享到家庭群里,但转念一想算了,我能想到预期的反馈。无非以下两种,第一种“村头的张大妈,你听我说啊,专家说了癌症能治疗了,你可不用乱吃药了”;第二种,“既然癌症艾滋病可以治疗了,为什么国家不能迅速投点钱,生产药给老百姓吃呢”。

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但科学素养的培育要急一些,要快一些,要全方位的进行基础知识扫盲。

“腾讯科学周就是希望让科学家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让科学探索,成为公众尤其年轻人的追逐点;让科研工作,成为一种新时尚。”马化腾对腾讯科学周如此寄语。

腾讯连续举办七年WE大会以及今年升级为科学周,这一系列活动很好,它从某种程度来说也为唤醒公众科学素养做了工作。腾讯的用户覆盖了大部分国人,利用腾讯的社交网络体系,可以迅速的把各类科学常识普及到社会大众层面,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佭ϴý Ѷ Media8ý

在线客服

外链咨询

扫码加我微信

微信:juxia_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