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文案才是优秀的?我们都知道受众的关注时间很短,而想在瞬间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没有技巧的文案是做不到的。
就有那么一些文案,就像有声音一样,它们简单却深刻。
生活里有这么一个现象:
同样的内容,看文字和听声音得到的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
直白的说:人类的视觉范围仅为180度,而听觉范围却达到360度无间隙。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听觉类的自然语言更符合我们的大脑,且接受度是更高的。
那么怎么样才可以文案变得有声音,“跑”到用户的耳朵里呢?
一、人格化明显
和文字相比较而言,听觉类的自然语言更容易被接受,那文案就可以变成和用户面对面沟通交流一样。
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渲染,要做到的就是像和用户面对面聊天一样:“你听说了吗……”“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
在这里面,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文字的人格化。
我们的文案不是机器人在说话,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写出来的,同时也要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
我们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用户在看到文案的时候会产生对话感,还是只是看到了一堆硬邦邦的没有温度的文字。
所以,在写文案的同时,要考虑清楚,你的文字是塑造一个怎么样的形象,不同的形象要怎么说话。
每一个人,说话方式和语气都不一样,在做产品文案的时候搞清楚这些,就可以很好的抓住用户,提升转化。
在方太父亲节的文案“爱不释手,终究慨然放手”,成功的塑造出父亲的形象。对于父母来说,陪伴儿女成长很重要,但最终都是要放手。
二、拒绝冗长
想让文字变得有声音,如果没有非常强的文字把控能力,那就尽量控制字数,别让文案变得冗长。
文字不要过于书面化,要偏向于口语化;不要啰嗦,要简洁明了,不要用五花八门的形容词来刻意包装渲染你的文字......
最重要的是,句子短,节奏要快。
一个过长的文案会让行文呆板,放在这种“说话”类文案里面,就显得张力不够。
多用短句可以让用户思绪更清晰,互动性更强。它会让叙述紧凑,产生不错的张力和节奏感。
比如OPPO的经典文案: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短短十个字,就把OPPO手机的优点表达清楚,让用户一看就明白了。
三、让文案一听就明白
既然是会说话的文案,要发挥这种自然语言的效果,那你说的话就要让用户一听马上能懂。
用户对陌生的东西是天生没有安全感并抵触的,我们每一个人习惯用固有的认知结构去理解新事物。
对于一个完全不具备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和一遍遍的解释会让人完全找不着北。
利用对方已有的熟知认知来解释或关联新事物,这样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多了。
在写文案时,不妨想想自己要描述的东西和用户熟知的东西有哪些相似点,如何建立关联,绝对好用。
例如:1994年,比尔盖茨坐在33万张纸上,手中拿着一张光盘告诉全世界:
光盘能记录的内容比这33万张纸都多。
四、多提问多互动
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主持人总是会经常和观众互动,这是因为他会让用户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更容易被卷入到内容场景中。
所以,文案同样也是需要互动的。而文案互动的方法在于多提问,调动用户思考,和你互动。
文案学会提问,会让用户“听”得更加投入。
在这里要一定要提的文案就是当年山东蓝翔的广告语“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这句话恐怕全中国都知道吧?唐国强的一个简单问句让这个文案在十几年后依旧火爆互联网。即便达不到蓝翔的效果,我们只要做到他的十分之一就很成功了。
五、多说细节
在文案中就要多说细节,一堆抽象空洞的话,只会让人听不进去。
一堆模糊不清、抽象的信息很难让用户看进去,更别提建立清晰认知。而细节丰富的描述,能帮用户把内容具象化,产生画面感,更容易产生兴趣,被打动被卷入。
现目前文案同质化严重,大家说的东西可能差不多,这个时候文案就越需要描述细节,这样才能够让你跟别人有所区别,打动人心的力量往往都在细节中。
在M&M巧克力的文案“只溶于口,不溶于手”,简短却把品牌的特征细节用“溶”一个动词阐述清楚,打造了场景,让用户产生画面感,以此吸引用户。
六、结 语
好的文案都源自于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广告中,在有限的文字和图片里面,如何吸引用户的注意、激发用户的点击欲望是众多广告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换句话说,广告主的信息只有曝光,没有点击可以说并不是一次成功的营销。一个好的文案,总是能打动用户,让用户愿意去“交流”。
好的文案源自于生活,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下每个精彩的瞬间。空想的细节没用,好的细节源自真实,源自对事物足够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