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华大基因举办媒体开放日,来自华大基因和华大集团的相关高管,对南京昌健案件进展、公司科研人才及研发投入、《华大癌变》文章所涉内容等热点事件做了公开回应。
热点一:近日有报道称,一位湖南孕妇做了华大基因的无创DNA检查(NIPT),检验结果为“低风险”,却生下了13号染色体异常婴儿。对此华大基因作何解释?有消息称华大公司将对受检家庭进行赔偿,是否属实?
华大基因生育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彭智宇表示,产前基因检测现作为一种近似于诊断水平的产前筛查新技术,检测仅针对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3种畸变率最高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而上述男婴的基因缺陷是“13号染色体质量异常”导致的,并非华大基因无创DNA检测的范畴。
华大基因董事会秘书徐茜进一步表示,在湖南案例中,媒体所称“漏检”存在概念性错误。由于该案例并不在华大的无创产前检测范围之内,因此也不存在对对方赔偿的说法。”
同时华大基因称长沙孕妇事件中,当事医生已提前告知风险。华大向包括基金君在内的在场记者出示了《华大癌变》一文中涉事医生当时给产妇做出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显示,医生给出了明确的诊断建议:建议脐血产前诊断(染色体+CMA),告知穿刺风险;3周左右复查彩超。
徐茜说道,出于人道主义关怀,后期会对湖南受检孕妇有一些安抚措施和指导建议。
热点二:“华大基因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准确率以及相关宣传存在夸大”的说法,是否属实?
彭智宇表示,一方面,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公司的无创产检灵敏度和准确率均在99%以上,相较传统唐筛技术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严格意义上无创产检则不该和羊水穿刺做比较,因为在医学定位方面前者是一项筛查技术,需要在基因检测排查方面尽量减少漏查;后者则是用于诊断的技术,目的是下结论。
如果非要从准确率的维度比较,公司的无创产检提取的是孕妇外周血中游离的胎盘DNA,羊水穿刺检测的是则是胎儿的分泌物,再加上核心分析等诊断方法,技术决定了羊水穿刺的准确率会比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更高。事实上,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在降低唐氏新生儿出生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18年5月31日,华大基因为全球313万余名孕妇提供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约1.9万孕妇因该项技术提早发现了胎儿21、18、13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并采取了预防措施。
针对在实际检测中,医生和孕妇的操作规范问题,彭智宇表示,此前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规范有序开展孕妇外周血胎盘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的通知》,里面对这项技术的适应时间、适用人群都有详细告知;华大基因发布的用户手册中也告知了相关信息及这项技术的局限性;医院的医生在做这项检测之前,也会给孕妇一份相关告知书,同样告知此项技术的检出率、局限性以及适用范围。
热点三:“王德明举报案件”目前进展如何?
华大集团助理总裁韦炜回应称,该事件目前仍处于法律程序中。一方面,华大已在南京本地展开以“不正当竞争”为由的起诉,起诉南京昌建“滥用国家基因库南京分中心的名称”这一侵权行为;与此同时,华大已在深圳盐田区也开展另外一项起诉,作为原告,华大认为南京昌建以及王德明本人对华大声誉以及华大领导个人已构成诽谤侵犯商誉行为。目前这两个案子在等待法庭排期开庭审理的过程。
另一方面,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已发布公告函,决定注销对南京建誉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刻制的“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苏运营中心”和“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苏运营中心财务专用章”两枚公章。
热点四: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农业董事长梅永红将离开华大基因加盟碧桂园的消息,是否属实?
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人才官朱岩梅回应称,“目前华大农业是在和碧桂园农业洽谈合作,因为双方有一些优势可以互补,最近一直在探索和商谈合作方案,但最近还没有定论,所以也不存在跳槽的事情。有一些传闻是不属实的。”
热点五: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先生曾说“公司员工必须活到100岁”、“员工肿瘤发现不得晚于医院”,对此公司作何回应?
朱岩梅表示,汪建老师一直是这样的个性,他是战略家,喜欢谈未来,“活在未来,混在当下。”不过他所说的话都有语境,正如《百岁人生》一书所述,统计显示英法等发达国家的“05后”中有一半的人寿命长于100岁。照此看来,今天生活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也应该以100岁为目标,做自己健康的CEO。作为公司高管,汪建老师是企业文化的代表,实际上他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已经融入到公司员工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中,他说出这些话的语境便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100岁的寿命追求并非遥不可及。
热点六:传言称华大拟拆分测序仪业务赴港上市,消息属实吗?
韦炜回应称,华大测序仪设备板块是2012年底2013年初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G(CompleteGenomics)背景下长期磨合发展起来的,暂时没有明确赴港上市计划。他还表示,华大基因未来将继续在产业链上游,即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的生产制造方面发力,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朱岩梅进一步回应,测序仪就像生命计算机,2013年完成这项重大收购后,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的生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两个国家能够做。华大在打破国外垄断后持续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2015年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BGISEQ-500基因测序平台,截止目前有4款测序仪实现规模化量产。在技术研发方面,华大始终秉承3A原则,即Affordable(买得起)、Accessible(买得到)和Achievable(技术可支撑)。
热点七:对于之前外界热议的“高中学历出任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一事,作何回应?
朱岩梅称确有此人,但该员工不是华大的首席科学家,而是一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他曾被《麻省理工技术评论》评为“30位30岁以上的青年才俊”。她表示,一直以来华大基因坚持不拘一格的用人原则,绝不唯学历论。“他觉得现阶段人才培养应该从应试型学习、文凭型学习进阶到破案式的学习,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他本人实际上并不是很在乎学历。”朱岩梅称。
就华大人才总体情况,截至2018年5月,华大在职高层次人才616位,其中杰出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18位,地方级领军人才6位、后备人才14位,孔雀计划94位,千人计划2位,获得博士后38人。员工总数7000人,博时5%,20%硕士,40%本科。
热点八:有一种说法,“CG与Illumina的差距类似于小灵通与iPhone,您怎么看?
朱岩梅回应道,对于外界所传“华大技术不如友商”,属不实消息。目前,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的最低费用即为600美元,该记录由华大基因于2016年创造并保持至今。
目前华大基因已推出,“2020计划”,即在2020年以前,华大基因有望在24小时内完成一个人全基因组样本制备、测序和数据分析等所有内容,并将价格控制在300美元以内。
热点九:华大有没有核心技术?
朱岩梅表示,“华大基因坚持‘以项目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国部分(1%,承担了其中绝大部分工作)、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10%)、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水稻基因组计划、大熊猫基因组计划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组研究工作,彰显出世界领先的测序能力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且华大集团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非常丰硕。
在研发方面,公司投入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处于中上水平,集团2015年至2017年研发投入约25亿元,发表论文高水平的科学论文1055篇,专利累计申请量为2182件,专利累计授权量为647件。
热点十:对于近期受消息扰动后股价波动情况,作何回应?
徐茜回应称,为了稳定大家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公司高管、董事监事和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的核心团队,发布了增持计划,累计增持不低于1.9亿人民币。集团管理层和核心员工都纷纷增持股票,充分反映出公司团队对华大基因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继续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信条。
面对近期华大种种负面消息,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朱岩梅表示传言都不属实,“尽管被误解,但我们始终坚守华大的价值观:诚信是底线,造福是目的。华大目前仍然处在快速成长期,希望社会各界对我们更多包容和信心。”她说。
而对于公司业绩增速缓慢,朱岩梅表示, “我们相信业绩不仅仅等于钱,数据是比钱更加重要的。我们相信长线,也希望投资者对我们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