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评价张小龙的超长演讲:史无前例、十年不遇

Դ未知

ߣ老铁SEO

12

2019-06-03 14:47:00

01

原定两个小时的演讲,拖长到了4个小时,却几乎无人提前退场。主讲人是一个没有颜值的使用保温杯的中年男人,他其实不善表达,且没有任何的演讲技巧,以产品经理的方式啰嗦了一晚上,我坚持听完了,刚结束。他叫张小龙。

以上,是我发的一条朋友圈。

我一直有个习惯,任何一条朋友圈啊微博啊,都是先在备忘录里编辑好,反复检查,然后才发出去。现在的网络环境,大家是知道的,尽量不给自己添麻烦,更不给别人添麻烦。

所以,这条朋友圈是昨天晚上张小龙演讲完之后,我就开始编辑的,等检查无误再配上两张他在台上用保温杯喝水的照片发出去以后,就已经「跨天」了。发出去的时间,显示是今天的零点零三分。

发出去之后过了20分钟,马化腾在这条朋友圈下面如是评论:「很认真的八年总结,史无前例!」

我给他回复:「把微信的前世今生都讲了。」

凌晨一点的时候,我又发了条朋友圈:在酒吧已喝得二麻二麻。照片里的这些东东,都是酒。被小龙拖堂,朋友们等了我两个多小时。

这条朋友圈发出之后不到一分钟,马化腾又评论道:「拖得值得,十年不遇!」

我又给他回复:「很值得,我认真听完的,连发了七八条朋友圈。」

02

对于这场4个小时的演讲,马化腾在我朋友圈的前后两条评论里,分别用了两个词:史无前例、十年不遇。

评价很高,很高。

据悉他俩今下午要在一起开会,不知当面又会怎么评价。

03

现场的4000多名听众又是怎么评价的呢?先来看三张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男厕所门口(幸亏不是女厕所门口)。男厕所门口排队本来就很少见,排这么长的队伍更是罕见。

在4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休息了3次,每次5分钟。从这照片可以看出,演讲全程无尿点,就集中在了休息时间。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中间的休息时间。一位听众正在劈叉放松。

虽然听的津津有味,但4个多小时停下来,很是挺累的。于是,就有了劈叉娱乐、休息的听众。

这张照片拍摄于最后一次休息时间。

张小龙践行自己对用户的尊重,不断为超时预警观众,讲一个小时就休息一下,并且鼓励大家累了就回去休息。回答他的是现场的掌声。

从这张最后一次休息时的现场照片可以看出,提前离场的人,寥寥无几。

04

和马化腾相比,张小龙在我朋友圈里留言的频次要低得多。但是在最近上线的「视频动态」里,他倒是很活跃。

作为中国最顶级的产品经理,张小龙对新产品保持了极为高度的关注。在我发的大约一半视频动态里,都有他的身影。

视频动态这个产品刚上线的时候,叫做「时刻视频」。在上线之后的10来天时间里,名字就被改掉了。改名速度之快,应该是创下了腾讯公司的纪录了吧。

昨晚张小龙也解释了为啥改名。他说名字本来是叫时刻视频的,结果被大家以讹传讹都叫成了即刻视频。哈哈哈,其实这个主要怪和菜头老兄,是他先在文章里写错的。

小龙说他不能容忍大家把时刻视频叫成即刻视频,索性就改名了。改了一个用户更好使用的名字,这也是微信一贯的风格,比如扫一扫、摇一摇之类。

视频动态上线后,很多人说微信要大力来做视频了,张小龙说他并不认同,微信怎么可能去做某一种技术领域的事情呢?

视频只是一个技术,微信要做的是通讯社交的事情,所以视频对于微信来说只是一个载体。

在他眼里,视频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对于朋友圈,他说了一句扎心的话——越是自己的短处,越要发个朋友圈强化它。

视频动态跟朋友圈不一样,提倡的是真实的,而不是美的。所以拍完一个视频动态底下的按钮不叫「完成」、不叫「发表」,而是「就这样」。

「就这样」包含了一个含义是,这个视频可能并不好看,但是就这样了,我就发了。这就是很真实的。然后为了让用户能够勇敢发的,故意让别人看不到你的这个视频,必须要点你的头像进去再下拉一下才可以看到,来减少你发一下「就这样」视频的压力。

「就这样」这三个字,体现了微信的特点和文化。

05

马化腾说这场演讲是「很认真的八年总结,史无前例!」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要在八年的时候总结呢?

如果是去年总结的话,大家都会说「七年之痒」,就只能总结怎么样「痒」的。今年是8年,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微信的日登录量超过10亿,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APP有10亿DAU的数量级,微信也没有公布过,可能在他们自己看过来,这只是哪天达到的一个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应该还是一件很值得庆祝的事情。

这是张小龙的解释。

还有一个原因是最近发布的微信7.0版本。张小龙调侃说:当然又有5亿人吐槽,有1亿人教我怎样做产品了,并且还有8亿人看不懂「因你看见,所以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06

PC时代,浏览量最大的页面是哪个?

是Google 的首页,还是百度的首页?抑或是Hao123?

答案都不是,是微软IE浏览器的404页面。这个页面浏览量那么大,那微软为啥不在页面放广告呢?

微信的开机的那个地球页面访问量也非常大,为什么不放广告呢?每次打开微信,就光让大家盯着个地球看?

张小龙的答案是:「微信有8年了。想一想,你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有多少?你花在最亲密的朋友家人身上的时间多,还是花在微信的时间多?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给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朋友的脸上,贴一个广告呢?你每次见他,都要先看完广告才能揭开广告跟他说话。」

马上到过年了,绝大多数公司都在搞节日运营或者Logo的变化,通常是搞一些红的黄的色彩,都像番茄炒鸡蛋一样。

而微信则从来不做节日运营或者Logo的变化,很多人说微信很「克制」。张小龙说其实这并不是克制的结果,本质上是因为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种好的设计原则,使得他们不会去做很多影响设计美感的事情。

07

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产品呢?是说它有很多的用户?它让人上瘾?还是什么样的?

关于这个问题,张小龙分享了一位德国的产品设计师Rams总结过好的设计的十个原则,这位设计师也曾经是苹果公司特别推崇的一个人。

这十个原则,张小龙记在了心里,大家可以记在小本子上:

第一个原则是好的产品富有创意,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第二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有用的;
第三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美的;
第四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容易使用的;
第五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很含蓄不招摇的;
第六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诚实的;
第七个原则是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着时间而过时;
第八个原则是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细节;
第九个原则是它是环保的,不浪费任何资源的;
第十个原则是尽可能少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08

最后说说微信的初心。

初心,是一个用烂了的词,张小龙不喜欢,他换一种说话,叫「原动力」。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孤傲的较真。微信的Slogon,不用「一种生活方式」,用「一个生活方式」,也是同样的道理。

微信的原动力,张小龙总结为两点。

第一,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由于张小龙对工具产品热爱,他甚至会亲自动手写代码来打造出一个foxmail这样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制造欲望。所以做一个优秀的工具,对他来说是值得痴迷的。微信的基础点,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具。

所以微信一直坚持底线,要做一个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户看来,这个工具就像他的一个老朋友。

第二个原动力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因为微信可以打破很多的信息不对称,人们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服务。那么,人们会更多地想办法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价值,这就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原动力所在。

后来做小程序,也一样。

微信的很多创新其实都来自这两个原动力。或者说,一个好的产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张小龙说他很庆幸,这么些年过去了,微信的原动力从来没有变过。

09

往年的微信公开课,张小龙都是上午演讲。这一次,改到了晚上。

今年,微信公关部的人问他要不要参加公开课?他决定还是来参加一下,因为连续好几年来参加,突然中断了,有一点把一个行为艺术突然中断的感觉。

他跟公关部提了一个条件,能不能把他的时间放到更加晚一点的环节,因为他特别希望有一个特别好的状态跟大家做交流。所以他开场就打趣说有可能会拖堂,如果安排在白天,不好拖堂,晚上有足够的拖堂的空间。

他在开场开玩笑的时候,估计没人能够想到,最后竟然会拖到4个多小时。

作为一个演讲,长度真的是够长了。

公开演讲,这是张小龙最长的一次。内部演讲却不是,有一次他原定三个小时的内部演讲,最后讲了八个小时。

从某种角度说,这也体现了张小龙的耐心。微信这个产品的八年,也时时刻刻在体现着他的耐心。永远不要低估一个跳一跳能跳出6000分、高尔夫打出业余顶级冠军的男人的耐心。

一不留神,就啰哩啰嗦的写了这么长。本文写于广州回北京的航班上,写于万米高空。所以,这篇文章的高度,是有了(以一个我们70后的专属表情收尾)

佭ϴý Ѷ Media8ý

在线客服

外链咨询

扫码加我微信

微信:juxia_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