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大学生和白领中的流行,使PICQ、CICQ等竞争对手纷纷败下阵来。然而,随着QQ用户数大量增加,光是每月每台服务器几千元钱的托管费,就让弱小的腾讯公司直不起腰来,更不要说购买新的服务器了。“网页、系统集成、程序设计……什么业务都敢接”,正如马化腾自己所言,当时的期望很简单,让公司活下去。马化腾和拍档们为了让QQ这个小家伙存活下来,碰到了不少尴尬和困惑。其它项目得来的钱根本养活不了它,银行借贷似乎更不可能,“用户数量”不可能成为借贷信用,他们想找一个人投资,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或许很难想象,在不创造任何利润的时候,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投入到一个并不赚钱的业务中去。这在传统行业是匪夷所思的。
当然,这不仅仅是1999年的马化腾的困惑,在互联网领域,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当时业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互联网领域,你确实很难看得清。这个领域新到连价值规律、商业规律都是全新的甚至反传统的。”我们确信,一味专注于短期的利润,肯定是一个大错误。与此同时,我们当然也必须关注长期的利润。”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所有经营互联网的公司,包括当时鼎鼎大名的YAHOO、亚马逊等等都好像比赛似的比着亏钱了。也可以明白马化腾创业初期,窘迫中的坚持。天天泡方便面,吃的他胃难受死了。
1999年11月,QQ推出的第十个月,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00万,这是马化腾从未想到的。也就是在那个月,腾讯公司的账面上只有1万多元了,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在这种窘况下,有人建议马化腾把这个小有人气的软件卖掉,这一次马化腾选择了坚持,“再好的项目也如同那张暗藏艰险的藏宝图,除了努力,没有人送你去那个地方。”
腾讯最艰苦的一段时间,马化腾和他的创业团队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夜以继日地干着一些平时根本“不放在眼里”的活儿。为的只是要赚到一点点钱,再投入QQ这个“无底洞”里去。他们如此辛劳,只是为了让更多网民把QQ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下来,然后再免费地使用它;但是腾讯公司还要给通讯局交上一笔为数不小的服务器托管费。
当然,这个过程中,马化腾有着非同一般的坏运气和好运气。他的坏运气是他想把QQ卖100万的时候,竟然没有人接盘;他的好运气是因为没有卖掉QQ,才成就了他日后的腾讯帝国梦。如果不是看到老友丁磊拿到了风险投资,不堪重负的马化腾最终很有可能以60万元卖掉QQ,但网易获得风险投资使马化腾意识到了互联网还有其他的玩法,也使马化腾意识到QQ可以“玩”出更大的空间,“我们决定自己‘养’下来”。马化腾再次走上了四处融资的道路,几经周折之后,马化腾找到了美国IDG和香港盈科数码。2000年年初,这两家公司决定一共给腾讯投资220万美元,然后各拿走了20%的股份。
马化腾不再窘迫的时候,在2000年的胡润财富的榜单上,王志东、张朝阳、丁磊和吴鹰这些创业者已成为财富新贵,“知本家”、“网络新贵”出炉,与此前的“红色资本家”、“下海官员”截然不同。他们是如此的年轻,如此的朝气,而且与“原罪”无关。但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喘息的时候,互联网的冬天来了。在整个萧瑟的气氛中,冻死了一批互联网企业,8848就在那个时候被冻傻了;在那个冬天,新浪抗了下来,等到了春天,王志东却成了投资方给所有的股东和股民的一个理由,一个牺牲品。新浪、搜狐和网易等几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随纳斯达克大盘一路狂跌,并且均在5美元以下徘徊经年。而网易因虚假财报被纳斯达克停牌、下挫至六、七十美分,搜狐股价在1美元以下连续数日。
从事IT评论多年的方兴东见证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谈起2000年那场行业灾难,他记忆尤为深刻。“新经济、泡沫、烧钱、圈钱、免费、亏损等等,几个极其简单的词汇,就将成千上万年轻人的激情和心血盖棺定论了,也剔除了丰富的内涵,把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苍白地钉在了十字架上。既没有充分、客观地反映这场浪潮的积极和消极,也无法体现我们所付出的痛楚和狂喜。”就是在这样一个行业内巨头均无法避免困境的时候,马化腾的境遇更是难上加难。
2001年年初,中国移动公司推出了“移动梦网”服务。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电信运营商分二成、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分八成)。腾讯当时拥有接近一亿的注册用户,但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腾讯开通了移动QQ业务,发展收费会员,并针对收费会员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一时间,腾讯成了移动梦网的骨干,好的时候,腾讯占据了移动梦网内容提供商七成的业务份额。到2001年底,腾讯终于实现了正现金流。
获救的不仅仅是马化腾,到2002年下半年,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的业绩也先后飘红,其股价也步步高涨。知本英雄们在短暂的告别后,回到了财富俱乐部里。后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腾讯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事实上,马化腾的胜出虽然具有众多的偶然性,但也有一些必然性。“他是一个专注的人”,业界如此形容马化腾。在三五个月热点就流转的网络界,腾迅最初的5年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完善和规范QQ服务。马化腾对此也颇为骄傲,他认为专注使腾讯技术上有了积累;他认为中国的用户是很挑剔的,“使用起来不稳定就不会选你,哪个好些就用哪个”。
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像互联网这样,让人们感受到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咫尺天涯。仅仅10年的时间,中国互联网的代表人物便如走马灯一样在更迭着。最早的时候,这些名字依次是王志东、丁磊、陈天桥、李彦宏、马云、史玉柱和马化腾。2009年6月中旬,腾讯最新发布的2009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为人民币10.35亿元(1.515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19%,比去年同期增长93.8%。再度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无论从哪一个维度来思考,即时通讯软件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崛起都更符合互联网的朴素智慧:谁能锁定用户,谁就获得了未来。目前,腾讯QQ的注册用户突破9.3亿,其中活跃用户达到3.5亿,同时在线人数超过4500万。业界关注的焦点为:为什么是腾讯的QQ而不是其他网络应用软件具备如此人气?为什么即时通讯软件这种在世界其他地区没有盈利方式的产品,在中国很赚钱?为什么在包括微软的MSN在内的近40款软件觊觎QQ的位势如此长的时期,它仍能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
视线落在了马化腾身上,业界对腾讯公司掌舵人的印象是,马化腾是这样一种人:从不发脾气,为人儒雅,但每一步都有计划。当年一起创业的几个伙伴至今都还在腾讯抱团发展,团队之稳定是互联网界少见的。腾讯有集体管理的传统,女员工喜欢叫老板“小马哥”,男员工多叫他英文名Pony,是小马驹的意思。而关于马化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则很难说清楚,低调,内敛,但一谈及腾讯,对互联网略知一二的人,眼前似乎就会出现一只“斗志昂扬,入侵众多领域的战斗企鹅”形象,而马化腾本人也被誉为“全民公敌”。
马化腾在2003年开始做门户;后入侵休闲游戏领域,又气势汹汹地进入大型网游;2005年年中,马化腾出手网络拍卖和在线支付。此后,腾讯冲入多方混战的搜索市场。其间,QQ平台上繁殖的小业务多不胜数。其实中国互联网横跨多个业务线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在两条以上的业务线同时做到领先,腾讯是唯一的一家。
尽管坐上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头把交椅,但围绕着马化腾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过。“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王志东曾对此毫不隐讳。腾讯所有的产品几乎都是通过对其他产品的模仿才做出来的。QQ原本就是对ICQ的模仿,TM是对MSN的模仿,TT是对火狐等浏览器的模仿(最新版的TT4.0看上去和IE7.0版很相像),休闲游戏是对联众、中国游戏中心等的模仿……正因为此,马化腾落了个“模仿者”的绰号。马化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如此说,“我不盲目创新,微软、Google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我不争第一,没意义。新产品一出来就要保证稳定,不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要慎重。”如此,我们或许更容易理解腾讯取得的成绩。
尽管如此,簇拥着马化腾的不仅仅是耀眼的光环。马化腾的低调在媒体中定格,在非常容易发生口水战的互联网中,马化腾似乎与口水无缘。因此,在珊瑚虫事件爆发时,媒体的兴奋就变得非常容易理解。最初看到的是腾讯QQ外挂产品珊瑚虫的作者被逮捕,然后是被起诉,然后是被判刑三年,在向来无风起浪的互联网圈掀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