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讲一个故事,是明朝景泰年间的真事儿——
艾崇高,是大明太医院的一名医士,因为替景帝朱祁钰治病有功,结了主上的知遇。
艾医生与景帝相识,还缘于朱祁钰做郕王时,一次股上生疮,请艾崇高来治。
这家伙是个善于钻营的人,王爷请他来看屁股上长的疮,他却巴巴地问出,王爷常淫浸欲海,已生出一个“有心无力”之症。景帝本来不好意思,不想被艾医生看出羞于启齿的病症。事儿既然摊开了,从此皇帝那“下面”的病,便只找艾崇高来看了。
景帝做皇帝后,更是沉溺欲海,后宫佳丽难以满足他了,甚至于还秘密地招引妓女入宫。欢愉久之,则战力不济,艾崇高便又成为御用的春药提供商,扶持皇帝鏖战床第之间。
艾崇高把景帝的性生活伺候得好,景帝一开心,赏他做了锦衣卫百户。
可是照他这样的“扶持”法,时间久了,皇帝身子便淘空了?景帝在位八年,忽然一病不起,十来天上不了朝。禁锢南宫的太上皇英宗朱祁镇(英宗),趁这个机会,发动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景帝很快就死了。
景帝死了,把艾崇高也“带走”了。在英宗复辟之初,杀了不少人,其中就有曾经的御医艾崇高。
(史上真实的景帝朱祁钰,与电视剧中的形象,肯定是有一些落差的)
2
我为什么要先讲这个故事呢?
首先,在历史大事件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君王将相,其实有些小人物,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只是不大为人注意。前几年有一部历史喜剧片,叫《神医喜来乐》,讲的虽然是一个草野医生,但也经常入宫,给贵人瞧病,他在不经意间,便掺和到了激烈的党争当中,与朝廷政治发生了微妙的联系。试想,如果艾崇高不那样“帮”景帝,而是从养生的角度多劝谏景帝,还会发生后来的夺门之变吗?他也不必断头西市了!
其次,艾崇高专门照顾皇帝的隐疾,可见太医是必要深入到后宫隐秘生活中的。他的所闻、所见,自必不少,其间故事肯定很多。去年热播剧《女医明妃传》就是从这个角度来演绎宫廷故事,而且发生的时段,正好是正统、景泰之间,只是不知里面有没有讲到艾崇高这个人?
3
正因为宫廷之事讳秘,所以太医们怎样给皇帝后妃们瞧病,后人知道的细节真的不多。
别的朝代我就不讲了,讲开了收不住,在这个题里,我只讲讲明朝的情况,而且专讲洪武年间的相关规定。
正如题里说的,太医入宫,为什么不像太监一样阉割呢?阉割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太医“乱宫”。而古代皇帝肯定考虑到这一点,何况朱元璋这样的圣君?
朱元璋以元朝宫廷秽乱为戒,非常害怕有外人入乱宫闱。我们来看《祖训录》里对宫廷“关防”的记载:
凡宫人有病,须请医生入宫来诊治,朱皇帝定的规矩是:“须要监官、门官、局官各一员,当直内使三名、老妇二名,同医人进宫看视。”一个医生进宫来瞧病,需要内官监太监、守宫门太监、御药局太监各一人,连同当值太监3名、宫中老妇(老年宫女,又称“老婆子”)2名,也就是内廷“各有关单位负责人”8个人相陪。
一件小事,有必要劳驾这许多人来趁热闹?当然不是为了人多力量大,医生会诊时大家一拍脑壳,点子如头屑般往下落,而是让他们互相监督,省得闹出甚狐臊丑事来。
如果不守此规矩,则当如何?
朱元璋把丑话说前头啦:假如陪同之人不及8人的定数,监官、门官、局官各杖100,当值宦官、老妇各杖80;假如当值太监并各官偷懒不动,止让老妇把医生带进来,那就更要命了:监官、门官、局官皆斩,当值太监并医生、老妇皆凌迟处死。
若是后宫妃嫔、女孩儿(应指皇女)等生病,病情较轻的,就在乾清宫诊脉;只有病情较重的情况,才许医士在白天到病人房中看视,而在夜间唤医士进宫,是绝对不允许的,如违,连同请医生的一并斩首。
若是宫中下人生病,轻的到宫门去看,重的则出赴养容堂等死或诊治,由监官、门官、局官、内使人等同医士就彼发药医治。
(油画:慈禧与四名御医)
看看这有多严格吧!
总之,太医入宫看病,就两个关键词:公开与监督。而且太医看完病马上就离开,不像太监整天生活在宫里,这种临时的“宫廷客人”,招呼好就行了,是不必阉割的。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明代除了外廷的太医院,在内府还设有御药房,也是专门管理宫廷医药之事的。在御药房当差的,可都是太监了。
不单明朝,历代宫廷瞧医看病,大体如此。
上一篇:「二次元」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