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通常印象中,能够被“窃听”的对象往往都是重要人士。
然而,这次“窃听风云”的主角是你。
而你,是这样成为主角的——
7月底,英国《卫报》报道称,苹果公司将部分用户与智能助手Siri的对话录音发送给该公司全球范围内的承包商,用于分析Siri的反应是否合理、服务是否到位。
在极其相近的时间点,德国联邦议院也发布评估报告称,美国亚马逊公司的“亚历克萨(Alexa)”语音系统存在窃听用户信息的风险。
同样是在7月底,谷歌公司也承认了其雇佣的外包合同工会听取用户与其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的对话,用于让其语音服务拥有可以支持更多语言、音调和方言的功能。
也就是说,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奈飞和谷歌)中的三家公司几乎是前后脚地陷入了“窃听门”。
随后,欧美监管部门出手。据英国《镜报》8月6日报道,美国和欧洲的监管和立法机构正在对谷歌、苹果和亚马逊进行调查,审核上述三家公司人工听取用户使用电子助手时的录音,是否涉嫌侵犯用户隐私。
虽然事后,苹果声称,只有1%的录音被用于分析,录音长度只有“几秒钟”,但不少用户认为,自己的私人信息对于苹果而言仍处在“裸奔”之中。不仅如此,苹果在被曝光前,并没有在其隐私政策中告知用户,他们会通过Siri来收集用户信息。
另一位“肇事者”亚马逊在事发之后,对相关条例进行修改,修改后,用户可以自行操作关闭人工听取录音的功能。不过,这一选项被很好地隐藏在了子菜单中。换句话说,用户需要费上一番功夫才能让自己不被窃听。
“我们知道这些语音程序存在涉及隐私相关的问题,我们也将对现有信息进行评估。”英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信息专员办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简称ICO)发言人表示,ICO将与欧洲数据保护机构董事会讨论此事,“以确定任何可能的风险。”
德国数据监管部门汉堡数据保护与信息自由委员会近日也对谷歌作出停止对欧洲用户语音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要求,同时还要求欧盟监管机构根据《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尽快处理亚马逊、苹果等其他智能语音服务提供商的窃听问题。
根据2018年5月欧盟正式实施的GDPR,这些公司将会被征收相当于年收入4%的罚款。在今年7月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也表示,在今年和明年,他们也将更加关注保护用户的权利,并考虑将包括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在内的各类新技术纳入处罚对象。
美国方面,国会议员Seth Moulton也在7月底推出一项名为“反窃听”的法案。据《财富》报道,该法案授予联邦贸易委员会可以对窃听行为处以高达4万美元罚款的权力。
中国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公司思必驰首席运营官龙梦竹也对用户作出了提醒。他表示,用户如果不允许“默认开启麦克风”,这种“窃听”是无法实现的。对于那些压根没有语音功能却要求授权麦克风使用的应用程序,消费者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记者 张者昂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国际金融报,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2RKATDIX】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