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田园 8月12日报道
作业类产品大概是教育行业变化节奏最快、独角兽最拥挤,同时也是烧钱最多的赛道。
自2012年起,他们从作业/题库/拍搜/答疑/辅导等场景切入,以学生为核心,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赛道发展鼎盛时,数量高达几十家,比如一起作业、猿题库、问他作业、快乐学、菁优网、学霸君、作业帮等品牌。
可仅仅一两年之后,大批作业类产品在烧掉资本数十亿美金后死掉,唯有几家头部企业跑出。
经历了2014年的竞品厮杀、2015年的资本寒冬、2016年的变现窘境,直到2017年、2018年,这些作业类产品纷纷长成独角兽,讲起AI的故事。最后,在变现要求和政策监管之下,这些头部作业类产品演变成和互联网巨头、传统教育公司并驱争先的K12辅导大玩家。
无论是一起教育科技(原一起作业网)、猿辅导、作业帮还是小盒科技(原作业盒子)、学霸君,跻身K12辅导战场,既是命运使然,也是无奈之举。
近两年来,这些作业类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打破“工具”属性,摘到“作业”“题库”标签,转而聚焦辅导本身,探索1对1和班课哪种模型更优、如何获取流量并提高转化率、如何扭亏转盈。
2013-2014:集中爆发,跑马圈地
2012年前后,在线教育创业潮风起云涌,名人纷纷出走大厂,掘金“互联网+教育”,刘畅和李勇就是早期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2011年5月,时任新东方集团助理副总裁兼沈阳新东方校长的刘畅离开新东方,想做在线教育相关的创业项目。同年10月,在真格基金王强和徐小平的支持下,含着“金汤匙”的一起作业(现“一起教育科技”)出生了。
一起作业通过免费互联网工具与服务切入公立教育,老师可以通过平台布置作业,家长定期查看孩子的学习进度及报告,借此实现对老师、学生、家长的绑定。
“从投资量来说,一起作业是最大的,因为这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再做一个新东方不可能,能不能打造一个在体量更接近甚至超越新东方的公司?”王强曾表示,真格基金投资了几百家公司,他只担任两家公司董事长,一起作业是其中之一。
2014年7月,一起作业召开首次新闻发布会,宣布完成2000万美元C轮融资,市场估值达到约1亿美元。图源:腾讯教育
与刘畅类似,2012年4月,李勇辞去网易门户事业部总裁一职,与同为网易系的李勇、李鑫、帅科,打造“粉笔网”。作为典型的明星公司,产品还未上线,李勇就收获了IDG千万元融资。一年之后,李勇推出首个题库类产品“猿题库”。
虽然刘畅和李勇的切入角度不同,但这两家企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受资本青睐、以轻快的工具切入在线教育、长大后变成独角兽,在K12课后辅导战场相遇。
除了一起作业和猿题库,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作业类产品集中爆发。
侯建斌在百度内部孵化作业帮,互联网连续创业者刘夜决心切入教育行业,创办小盒科技(原“作业盒子”)。做过一对一培训、深谙资本之道的张凯磊也按耐不住,亲自上阵创办了学霸君。
还有学习宝、阿凡题、快乐学、爱考拉、闻题鸟、答疑君、优答……一时间,数十家作业类产品大批涌现,行业竞争快速进入白热化阶段。
2011-2015年出现的作业类产品
有媒体统计,自2013年年初以来,平均每天有2.6家在线教育公司诞生。
至此,在拍照答疑还被称为“黑科技”的2014年,作业类产品划分为几大阵局:
- 题库类。以猿题库、菁优网、天天练、快乐学、易题库为例,他们从题库的容量和结构体系入手,加以自适应学习,帮助教师在线组卷/考试,应用场景是从刷题、练习,延展到测评。
- 拍照答疑类。以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学习宝、阿凡题为例,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把学生拍的照片转换为题目,再搜索到答案,积累用户,形成一定活跃度的社区,然后再通过答疑进行商业变现。
- 作业布置类。以一起教育科技、小盒科技为例,通过给体制内老师提供作业布置、批改和答疑的解决方案,获得海量校内流量。
其实作业类产品,并非一出现时就受市场认可。经纬中国投资董事牛立雄曾表示,2013年猿辅导的题库App功能刚上线时,存在很大争议。他分享了一个细节,“我们投了猿辅导后,跟一个教育行业的大佬交流,他不看好猿辅导,说题库不是学生的需求,外面能买的题多的很,题都做不完。”
直到2014年6月底,猿辅导的用户数超过150万,相当于2014年全国高考学生人数的六分之一。同年年底,一起作业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才让市场认识到作业类产品的可拓展性。
因此,在行业高喊“在线教育元年“的2014年,资本的热情被点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9月,获得投资的在线教育企业已经达到60家以上,其中超过15家是2014年刚上线的项目,有的刚上线1-2个月就获得了投资。
不过很快,剧情急转直下。
2015-2016:行业洗牌,挣扎变现
2015年的资本寒冬,不仅让“伪需求”的O2O现出原形,也给尚无造血能力的作业类产品造成巨大打击。许多作业类产品的命运迎来终结,而活下来的企业不得不思考盈利模式,从工具转为答疑变现。
2015年9月之后,作业类产品的热度开始降低,并在2016 年之后逐渐冷却。不少作业类产品由于融资跟不上、转型困难、商业模式落空等被迫关闭,比如2014年号称题库有千万道题的梯子网,最终以失败收尾。爱考拉、问他作业等App自2015年中起也停止更新和运营,退出舞台。
作业帮、小猿搜题、一起作业、学霸君百度指数(2015.09-2016.09)
还有“题库+视频”答疑产品题谷教育由于变现难,在2016年11月正式宣布破产。由拍照搜题起家的快乐学被迫转型,并于2016年11月被一起教育科技全资收购。
而活下来的产品则从单一的工具向综合性工具演变,并尝试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答疑和辅导服务,“题库+拍照搜题+答疑+练习”成为作业类产品的标配。
教育行业作业类产品融资数量、融资金额变化(2013-2019年) 来源:IT桔子
从资本市场看,进入2016年,获得融资的作业类产品数量也大幅下降。资本冷静的背后是其对作业类产品变现的要求。“有了海量用户,不愁变现方式”这一说法开始被质疑。
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曾这样描述行业竞争的残酷,“业内的公司都融到钱就合并,融不到的就死。”
因此,在2016年前后,作业类产品都开始尝试通过广告电商、流量变现、工具付费、增值服务等方式变现。
流量变现方式上,一起教育科技和小盒科技都曾尝试根据学生的学情推荐课程和机构,为线下或线上的培训机构导流。但两家都以草草结束收尾,刘畅做出“B端永远免费”的决定。
工具付费方式上,猿题库(高考版)在上线初期曾尝试过,每月收费18元,而在用户规模的压力下,他们很快就改为了免费策略。
最终,以课程为主的增值服务,几乎成为所有人的选择。
2015年6月,猿辅导正式上线K12在线辅导平台“猿辅导”,初高中学生可随时向老师约课,使用手机或电脑进行在线1对1直播辅导课程,课程最低只要每小时39元。
间隔3个月,学霸君上线1对1实时答疑。2016年7月,作业帮上线“果园直播课”,主打名师牌,内嵌在作业帮App内。
紧接着,一起教育科技推出在线少儿语培产品 UsTalk,面向C端收费。此时的刘畅,在公开的分享会上,已经将一起教育科技定位为“K12在线教育平台”。
2016年头部作业类产品融资进展,来源:天眼查
在行业洗牌的2016年,直播答疑的变现方式给资本带来希望,使得几家头部作业类产品基本都拿到近亿元融资。不过,大家也都试错出一个道理:“在教育行业,轻模式走不通,重模式是唯一选择。”
2017-2018:独角兽跑出,AI故事兴起
2017年5月,猿辅导宣布完成E轮1.2亿美元融资,这是彼时中国K12在线教育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将猿辅导推向独角兽行列。
这条消息就像一声春雷,行业开始复苏。此后,从2017年到2018年,作业帮、小盒科技、一起教育科技、学霸君纷纷长成独角兽,行业趋近成熟期,很难有新的公司进入。
除了几家独角兽,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还有爱作业和阿凡题。爱作业近一年来更新15次,半年内更新4个中版本,产品处于高速发展、快速迭代的阶段。阿凡题在今年推出了新产品“名师AI课”。
截止2019年8月,几家头部作业类企业融资总额,单位:亿美元
自2017年开始,不论是题库,还是作业,虽然两者演化的顺序不同,但最终都走到了“辅导”这个“战点”上。
- 2016年12月,学霸君上线“君君辅导”,从学习工具到在线答疑,再到在线1对1辅导。
- 2017年8月,作业帮上线“作业帮一课”,课程涵盖小初高所有学部。作业帮CEO侯建彬表示,C轮1.5亿美金都将投入到教学和教研当中,打磨作业帮一课。
- 2017年10月,小盒科技推出在线学习品牌“布克学院”,发布“AIOC战略”,从工具到做内容。
与此同时,2014年的混战局面情景再现。比如2017年下半年,作业帮和小猿搜题身陷涉黄“罗生门”,友商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此外,2017年到2018年,最明显的是,大家都开始讲AI的故事。
中国首次高考版人机大战打响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概念。2017年,学霸君智能教育机器人Aidam与6名高考状元同台PK,解答数学高考试题。最终,Aidam仅耗时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所有的答题,而高考状元们则花了整整1个小时。
到了2018年,“AI+教育”的热度只增不减,大家开始讨论“人工智能能否代替教师、人工智能的课堂应用场景”等更深入的话题。
据《2018教育行业年度投融资报告》显示,2018年“AI +教育”领域80%的融资金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大部分的融资金额集中在1亿至5亿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AI+教育”赛道,共有44家资本/产业参与了投资。
2018年4月,小盒科技宣布完成C轮一亿美元融资,距离上次融资仅间隔4个月。小盒科技创始人刘夜告诉芥末堆,之所以两轮融资间隔较短,除了资本市场对作业盒子的认可,此前在研发上的巨大投入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AI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到底有多大?目前来看,尚且没有成熟的、经过市场验证的AI产品出现,AI教育的故事还在进行中。上文中提到的学霸君机器人Aidam,在答题一周后,在天涯社区有人发文质疑Aidam在答题过程中,存在题目录入错误、推导结论与题干不符等问题。
同时,业内也在流行一句话,没有教研和数据的“AI+教育”企业都是耍流氓。所以根源上,大家的竞争重点还是教研和服务。
因此,这些以“小而美”的工具为起点的作业类产品做得越来越重,抢名师、钻教研、做服务,从单纯地用技术手段解决答疑问题,到依赖师资、教研等重人力的服务,原本几十人的互联网团队也扩张到了数百人,发展为一个模式更重的教育公司。
2019:1对1VS班课,K12辅导之战
今年的暑期招生战空前激烈,互联网巨头、在线教育公司、传统教育公司三方混战,高达30-40亿元的广告投放震惊业内,而这投放战的背后是大家对家长流量和品牌认知的争夺。
2012年发展至今,作业类产品呈现出几个大趋势的变化。受国家素质教育大方向影响,大家从数学、英语学科,逐步增加大语文、编程、科学等素质类科目,加大对家庭教育内容的布局。
头部作业类企业的产品体系
同时,目前多数在线教育平台的教学模式已经基本覆盖拍照搜题、答疑、录播、一对一在线答疑、直播课、同步练习等教、学、测、练、评的各种模式。场景上,大家由校内转向校外,从学校(B端)转向家庭辅导(C端)。
授课模式上,目前大家比较争议的是“一对一和班课两种授课模式哪个是更优解”,从这几家头部产品来看,猿辅导在去年年底关闭了1对1业务,目前只有学霸君一直在坚守1对1,绝大多数都选择了班课模式。
头部作业类企业在辅导上的课程及收费
不过,无论是1对1,还是班课,目前上述几家在线教育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都比较依赖铺广告、烧流量获客来维持运营。至于作业类产品此前积累的流量优势,现在看来转化效果并不乐观。
从模式本身来看,虽然由于预收费模式、现金流较好、易规模化扩大的原因,资本曾不断加持押注1对1,但1对1模式的隐忧在于,需要依赖庞大的师资力量,这意味着巨大的授课成本和管理成本。
对此,学霸君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霸君也曾内测大班直播,但不久之后便暂停了,核心原因是上课效果、到课率无法达到预期。在当时的情况下,不是做大班课的合适时间。反而在线1对1是基于教学效果和用户接受度之间的平衡,也是最容易“跑起来”的模式。
截至目前,学霸君1对1付费用户5万余名,签约续费率达87%。2018年实现单月营收破亿,2018年流水总额超过10亿元。
海风教育创始人郑文丞曾表示,新东方和好未来的核心业务是一对多的班课,优势是毛利高、成本结构好。但班课需要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它需要凑齐水平相当、目标相近的学生,否则体验就很糟糕。
关于班课,作业帮相关负责人则认为,直播班课相较于一对一模式,投入教学教研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能从源头上保证课堂是高品质的。此外,直播班课的学习气氛热烈,学生不会觉得是自己一个人在学习,反而会感觉是和一群优秀的同学在学习。
无论是哪种模式,在融资潮的浮躁背景下,资本的耐心和金钱都是有限的,如果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提分成效层面没有做出稳定的跑通的模式,这种急功近利的模式背后,还是难逃烧钱续命的怪圈。
而对于这些作业类产品自身来说,如何从一个轻量级的“以产品技术为驱动”的公司,成长为一个运营级的“业务驱动型”重公司,推出优质和规模化的产品和服务,一定是大家近两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