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商业航天重磅发射:捷龙一号成功首飞,国家队强势进入商业发射市

Դ未知

ߣ老铁SEO

17

2019-08-20 08:52:13

北京时间 8 月 17 日中午,“捷龙一号”——航天科技集团面向商业发射开发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升空。

捷龙一号定位在微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正式公布于 2018 年 7 月,该型号火箭特殊性在于,它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用纯商业模式构建的首型运载火箭。

图 | “捷龙一号”发射现场(来源:航天科技集团)

今年 7 月底,民营火箭公司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固体火箭成功发射,实现民营火箭企业入轨发射零的突破,不过民营企业现阶段还不具备成熟的入轨发射能力。如今,资源雄厚的国家队开始形成接单能力,不少行业人士都认为,这将对民营火箭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向 DeepTech 指出,现阶段商业火箭发射市场尚未成熟,价格竞争还不明显,且国家队火箭入场能够刺激商业卫星发射需求的增长,这对民营火箭企业来说颇有好处。

多位业内人士向 DeepTech 表达过,国家队在商业发射市场尤其是小型固体火箭方面具有强大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可靠性更高、价格更低。其中价格低的优势在“捷龙一号”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本次发射搭载的均为商业荷载,包括了来自千乘探索、微纳星空/国星宇航、国电高科的商业卫星。

据介绍,“捷龙一号”火箭为四级固体发动机串联的总体构型,全箭总长 19.5 米,箭体直径 1.2 米,起飞重量约 23.1 吨,700 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 150 千克,最受关注的特点便是单位载荷入轨成本较低。

根据中新网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包为民在今年 3 月透露,目前意向发射已有近 30 发。2019 年除首飞外还有两次发射。包为民进一步指出,“捷龙一号”除了发射成本低,还具有发射服务履约周期短的特点,与用户签约后 6 个月即可出厂。火箭采用一车一箭方式,成熟期运抵发射场后能够实现 24 小时内快速发射。

图 | 任务标志(来源:央视新闻)

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队开始成型

近年来,“国家队”和“民间队”竞相发布星座组网计划,主要包括三类:卫星互联网星座、卫星物联网星座和卫星遥感星座,这些星座计划发射的卫星规模数量少则几十颗,多则数百颗,将会带来商业发射机会的大幅增长。

在明显的市场需求面前,除了民营火箭公司正在加紧研制自家的运载火箭,作为国家队的代表,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也都相继推出了面向商业发射市场的运载火箭型号,以在巨大的商机面前分一杯羹。

今天发射的“捷龙一号”就出自航天科技集团,此外,航天科技集团还公布了“腾龙”系列液体运载火箭,将具备垂直起降能力,拟在未来两三年内首飞;航天科工也面向商业发射市场推出快舟系列运载火箭。

图 | 发射现场(来源:央视新闻)

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的关键区别在于燃料不同,带来的性能差别让两者占据了互相区分的发射市场。

从本质上来说,固体火箭采用固态的推进剂,而液体火箭则使用液态推进剂。由于液体火箭发射前需要进行测试、加注推进剂,所需的准备时间更长。固体火箭的准备周期要比液体火箭短得多,甚至可以在 24 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快速反应成为固体火箭的突出优势。

固体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数十到数百公斤之间,通常不超过一吨。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箭体直径超过 3 米,运载能力超过一吨后,固体火箭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性将大幅下降,因此主要满足小型火箭发射需求。

而在更大型的卫星,以及批量发射的需求面前,中型液体火箭会是明显的更优选择。其具有更大的运载能力,可以通过“一箭多星”的形式运送更多卫星进入轨道,能够降低单位重量的卫星发射成本。同时,液体火箭还有固体火箭所不具备的特殊能力,就是能通过在轨多次启停实现变轨,满足多样的发射需求。更进一步说,目前各家都在通过探索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大幅降低发射成本,这也只有液体火箭才可能完成。

因此,中型液体火箭在大型卫星发射市场占有明显成本优势,而小型固体火箭则能凭借准备周期短、反应快以及单次发射成本低的特点立足于小型卫星发射市场。

国家队与民营企业的正面竞争何时爆发?

在商业发射市场,可用性和成本是选择一款火箭的关键要素。随着资源雄厚的国家队进入这一市场,早有行业人士对民营火箭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表示担忧。原因无他,就是在民营火箭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发射能力时,国家队就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发射位置,同时在价格上也更具优势。

民营火箭企业已经感受到来自国家队的压力?在这个问题上,DeepTech 从不同的从业者口中听到了不同的观点,他们的判断也体现出了民营火箭公司在路线选择上的区别。

在今年 5 月的一次媒体分享会上,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创始人兼 CEO 张昌武明确表示,民营企业在固体火箭发射市场将面临严峻挑战,最强大的竞争者就是来自国家队火箭。

“在固体火箭发射市场里面,国家队是占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他指出,这种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了火箭的可靠性、快速交付能力,在关键的经济型方面,张昌武认为国家队在成本控制方面比民营企业有着巨大的优势,导致任何民营企业都难以与之竞争。

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张昌武认为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白热化的市场,因此这也就不是蓝箭航天要进入的一个市场。

蓝箭航天如今的工作重心就是研制新一代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朱雀 2 号,该公司认为当商业低轨卫星星座开始批量发射,具备更大运载能力的中型运载火箭能够通过“一箭多星”的形式,在大量卫星组网过程中承担火箭发射的主力。

在不同观点上,国内民营火箭公司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夏东坤则认为,固体火箭发射市场依然处于成长阶段,只有当发射数量不断变大,真正的市场竞争关系才会形成。

据了解,星河动力的首枚固体运载火箭“谷神星一号”已经到了产品试验阶段,目前计划在明年 3 月进行首次入轨发射。同时,该公司已经开始了液体火箭的研制工作。在路线选择上,液体火箭被公认为更具商业前景,而星河动力则同时认为,固体火箭在未来依旧会有市场,因此也将固体火箭作为公司的长期产品,走“固液并举”的路线。

对于“捷龙一号”以及其他国家队的固体火箭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夏东坤向 DeepTech 表示,现阶段并不将其视为是抢占市场,而是认为其能够促进这个发射市场的发展,原因在于现阶段中国小型火箭的数量还是太少了。

他解释道,众多商业卫星公司逐渐发展成熟带来了大量的发射需求,但目前可供商业使用的搭载量还太小。首先民营火箭公司的发射能力尚未形成,国家队火箭能够提供的搭载量也非常有限(包括了小型固体火箭和中型液体火箭),这就侧面增加了商业卫星的发射成本。

其中,经济成本是一部分,火箭发射机会不足让卫星公司难以灵活进行选择,导致排队时间需要等上数个月甚至超过 1 年时间,这带来时间成本的增加。夏东坤认为,这抑制了当前的商业卫星发射需求。

因此,不管是国家队或是民营企业,整个行业发射能力的提升能够降低卫星发射的时间、经济成本,便能够刺激产生更多的火箭发射需求,带来的市场增量对民营火箭企业来说也是受益的。

而关于国家队和民营企业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他认为,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由于航天体系的原因,国家队和民营企业在火箭供应链选择上有巨大的差异。其中国家队火箭更多在国企内部选择相应的配套,而民营企业在供应链选择上的灵活度更高,两者各有特点、各有侧重,目前还难以区分高下。

但相同点在于,由于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数量较少,不管是国家队还是民营企业,相关的火箭供应尚不成熟。只有当固体火箭的数量大幅上升,刺激背后供应链逐步成熟,到那时,两种截然不同的供应体系才能够显示出各自的优缺点,也才能据此判断究竟哪个供应体系能够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火箭产品。夏东坤估计,走到这一步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对火箭企业来说,现在还远不是打价格战阶段,而对于有发射需求的买方来说,目前稀缺的发射机会也让他们不会将价格因素摆在首位。

因此,更多、便宜的发射机会促进发射需求,带来火箭发射次数增加进而影响供应链的成熟,而这才能够决定火箭发射的成本。

关注 DeepTech

(微信号:deeptechchina)

佭ϴý Ѷ Media8ý

在线客服

外链咨询

扫码加我微信

微信:juxia_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