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摆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一个事实是创新的乏力,不管是外观还是配置,相同价格区间,各厂商生产的机型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智能手机逐渐变得千篇一律。虽然也有像折叠屏或双屏手机的出现,但它们毕竟没有进入大众消费市场。而在智能手机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中,曾经就出现过一类手机,它如昙花一般,绚丽而短暂。
模块化手机起源于2013年的一段积木手机(Phonebloks)的概念视频,很快这种概念让整个手机行业为之兴奋,甚至认为模块化手机将是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随后,谷歌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推出了模块化手机项目——Project Ara,值得一提的是,负责这个项目的就是当时还在谷歌旗下的摩托罗拉,而后来摩托罗拉在转手给联想后也生产了模块化手机型号。
模块化手机,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对智能手机实现DIY组装,同时在手机受到损坏时可以很方便的替换模块。这个概念兴起的一部分原因是展现了“减少电子垃圾,构架硬件生态”的美好愿景以及掀起智能手机新一轮革命的野心。
于是包括LG、摩托罗拉和谷歌在内的大公司都加入到模块化手机的开发,甚至也发布了一些成品,但结果我们已经知道,模块化手机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消逝。那么,这样的结果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呢?
首先是模块化手机的叫好不叫座。虽然模块化手机“有助于环境可持续、定制化、个性化”等特点,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购买此类手机的“必备”理由。苹果公司的成功证明了大多数用户并不希望对其设备进行无限的定制,他们寻求的是一种高度标准化、即开即用的技术。谷歌Ara项目的负责人也曾经说过“当我们进行用户调研时,发现大多数用户并不关心模块化他们手机的核心功能”。
模块化手机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到底哪些组件可以升级,但当时的模块化手机大多以相机镜头或电池模块为主,而这些已经以镜头附件和电池盒等智能手机外设的形式出现。真正有意义的升级,如智能手机的处理器还没有成为手机模块化的一部分,这又否定了模块化手机很大一部分可扩展性和面向未来的承诺。所以,虽然当时很多人对模块化手机的理念表示赞同,但没有几个人真正愿意花钱购买。
此外,模块化手机并不利于手机厂商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可维修性和添加次要升级模块对用户来说感觉很不错,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却意味着利润的严重下降。每年手机厂商都会发布新机来刺激用户购买,试想一下,只需通过更换模块就能获得和新机一样的配置,手机厂商将要倒闭不少。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的成熟,手机厂商依靠用户每隔几年升级一次手机以保持业务的蓬勃发展。
由此来看,模块化手机的消亡也在意料之中。当然,这里“消亡”一词用的并不严谨,因为按照智能手机的发展来看,很多先进的技术都借鉴了之前不是很成熟的方案或概念,所以不排除未来模块化手机将以另外一种形式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