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鼓励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前几年P2P在我国蓬勃发展,在高峰的时候全国有5000多家公司从事P2P放贷业务,据最新统计,如今正规的P2P只剩下3家。我们来回顾一下为什么P2P在高潮快速走向了低落。
P2P小贷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民间资金借款人方便获得资金,同时也为民间宽裕资金找到了投资收益,好像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在政策的鼓励下,很多人看到了商机或者创业机会,蜂拥而至。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P2P却走了样。这些P2P公司都打着高科技的旗号,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概念加持。其实它们干的还是吸储和放贷这两件事。他们比传统金融机构先进的一点就是,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贷款者的通讯录或者其他隐私,然后可以找第三方催债公司暴力催债。
为什么P2P公司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在,而且蓬勃发展呢?一切都是贪婪惹的祸。P2P公司通过高利率吸引投资人,总有投资人会尝到甜头,侥幸自己不会成为损失本金的那个人。如果不是有关部门发现问题后,主动关停P2P,P2P也许还会大发展,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损失。
由于P2P公司是高额利息(10%到30%的年利率,有的甚至更高)从投资者那里获取的资金,因此这些公司只有放贷的利率更高,他们通过手续费、延期费从贷款者那里收取高额的利息,有的年利率甚至达到百分之几百,最终贷款者不堪重负,只能违约。
当然,更有很多P2P公司根本不发放贷款。以投资的名义,直接把吸收到的资金转移给利益相关者,或者干脆给高管发送高额工资或者分红提成,瓜分掉了投资者的资金,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而且这个过程还是合法的,找不出一个法律漏洞。P2P公司是有限公司,公司法人不承担债务。募集来的资金给高管发工资提成也是天经地义,对外投资也是理所当然的和合法的,至于投资是否会有意或者无意的产生坏账,这些P2P公司也不关注。
那这一切的代价,最终谁承担呢?只能是投资者。投资者贪婪有错,可是P2P公司利用了投资者的贪婪,看似合法,实则是诈骗。诈骗者都是利用了人们的贪婪和恐惧。其实很多P2P公司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实施诈骗,值得深思。
科技需要创新,但是金融或者社会方面的创新,一定要慎重。金融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社会的每个人。例如,P2P 的投资者不能拿回本金,如果他的钱本身也是融资借贷来的,那就会影响更多的人。
所以,这背后,监管的作用十分重要。金融无论怎么变,就是钱的借和贷。科技只可能给金融提供方便,让金融更高效。但是科技只会放大金融风险,而不是缩小了风险。
“法不禁止即可为”,这句话看似是鼓励创新,其实是有巨大的风险。除了法律,我们在经济活动中,更应该考虑道德风险,更需要考虑对社会和广大民众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