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多韩国半导体厂商的CEO或高管都在飞往日本,这其中包括韩国存储芯片制造商海力士首席执行官李锡熙、三星副董事长李在镕等多位行业知名人士。
这些韩国半导体厂商的高管飞往日本的原因无一例外是由于日本的一项出口限制:本月初,日本对向韩国出口的三种材料——光刻胶、氟化氢和氟聚酰亚胺实施了更严格的监管。这三种材料对半导体和柔性屏幕生产至关重要,尤其是光刻胶,是半导体生产中关键环节“光刻”的必需品。
从目前市场数据来看,韩国企业对日本上述材料的依赖极为严重,首先,日本占全球氟聚酰亚胺和光刻胶总产量的90%,全球半导体企业70%的氟化氢需从日本进口;其次,韩国对日本的依赖度高达90%,不仅韩国三星电子、LG和SK等厂商所需的大多数氟聚酰亚胺和高纯度氟化氢都是从日本进口,而且由于进口量和储存的原因,每家半导体企业的库存都只能维持数周左右。
事实上,半导体产业所涉及到的产业链远超其它产业,上述三种材料只是其中占比很少的一部分,仅仅是上游半导体原材料,除了上述提到的光刻胶等之外,还包括光掩膜版/光罩、电子特种气体、CMP抛光材料、湿电子化学品、溅射靶材等多个种类的不同材料。
因此,“韩国半导体企业高管去日本寻找关键半导体资源”的新闻体现出的不仅仅是韩国半导体产业的脆弱,更再一次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复杂、完整、依赖生态的领域,即使是刚刚超过英特尔成为全球半导体第一的三星,仍然受到了日本“断供”的影响,任何人、任何企业、任何国家在短期内依靠“项目化、工程化”的工作,希望藉此在半导体产业上取得突破,或建立长期稳定发展的半导体产业,都是不可能的。
作者:崔昊(阿里云研究中心专家)
责编: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