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老铁SEO > 站长新闻 > 互联网 >

解码比尔 盖茨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老铁SEO

人气:19

2019-10-20

影片的最后,比尔 盖茨独自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步步前行,镜头逐渐拉升,他变得越来越渺小……

背景声中,是母亲玛丽 盖茨的一次演讲:

「每个人一开始,都要先给成功下一个你自己的定义,有了这些对我们自身的具体期待,我们就更有可能成功。说到底,那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甚至也不在于你给予了什么,而在于你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比尔 盖茨

2008年6月27日,比尔 盖茨退休以来,多数人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年少时看人的刻板印象:「首富 + 微软 +慈善」。

而随着年龄、经历,以及生命体验的丰富,我对人的感知和认识,也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今天,提起这位64岁高龄企业家,说钦佩他什么,我会讲:复杂问题的解决力、专注力和对技术的信仰。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

看了Netfilx纪录片《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Inside Bill's Brain: Decoding Bill Gates),比尔·盖茨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上了岁数的他,每天拎着十本书出门,坐在窗户边上的办公桌旁,对着电脑屏幕处理着工作,开会等人的闲暇,就掏出书来,嘴里咬着老花镜的镜腿,眯着眼睛在看书,左手拿着笔在纸上随时记下自己的思考……

作为科技行业的大佬,他反而很少刷手机,他每天走路坐车在思考,在森林里散步聊天在思考,华灯初上在黑漆漆的会议室里对着电脑在思考。

跟你印象中的不一样,盖茨,不是那种对PPT滔滔不绝的企业家,相反,他寡言少语,时常独自在白板前梳理想法

「最害怕大脑停止了思考」

Inside Bill's Brain,导演表示自己要走进盖茨的大脑时,梅琳达大笑,她调侃道「他的大脑就是一团糟」。盖茨思考的那些复杂问题,少有人能理解。

比尔盖茨,年少时,解决学校排课的难题,到创立微软,制霸PC行业,再到退休专心做慈善事业,随着年龄渐长,他解决的问题逐渐复杂。纪录片里,他做慈善,本质还是解决复杂的人类难题,这些问题放在今天也是几乎没解,但他一直执着,没有放弃

了不起的比尔 盖茨

要解决贫困地区的饮水污染问题,并不是送水,不是建设污水处理厂,那些在发达国家的解决方案,并不适合不发达国家,他想要从底层百姓的厕所上来解决问题。

要消灭尼日利亚的小儿麻痹症,他发现无论怎么投放疫苗,都没法根除疾病,他发现这跟当地的社会管理有关系,那些交界的地方总是被管理者忽略。

要解决能源带来的污染问题,他没有去治理污染,而是去思考发展核能,以及改造出更加安全的核能发电。

这些领域,他可没有往日的辉煌。新型厕所报价5万美元,距离可量产的500美元,还十分遥远;投入几十亿美元,仍无法消除尼日利亚的小儿麻痹症;核能项目不被人接受,因为中美贸易问题暂时中断。导演问他,是否想过放弃,他表示自己还需要更加努力。

盖茨始终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就算不再执掌微软,他从事慈善事业,也并不轻松,每日的行程一样排满,他做慈善可不是为了表达爱心,而是为了解决一些世界难题,他自己说「鼓舞人心不是我的目的,我想要的是效果最大化」。

这妥妥是一个企业家的思维。解决问题才是他的关注点。所以,需要他不停的思考,他也享受这个过程。纪录片里,导演问盖茨,他最害怕什么,他不假思索回答:「最害怕大脑停止了思考」。

盖茨害怕什么

「这是我的CPU时间」

有见地的思考,需要盖茨的专注。这世界上,盖茨的专注力也是一等一的存在。

片中看得最多的,无论到哪,经常看他,拎着十几本书。他看书效率极高,1小时可以看150页,记住理解90%以上的内容。当然,论记忆和理解,他本身就天赋很好,在微软的时候,他能记住所有人的车牌号,每天经过停车场,就知道谁没有来上班。

咬眼镜腿,才是最帅

身边人表示,盖茨看的书,多是复杂难懂的,有些甚至复杂到没什么人愿意看。盖茨对选书很严格,一般认真选中的,都会尽量读完,这也是一种专注力的考验。别人想知道一个话题,一般会读一本书了解。而盖茨,一般是读5本以上,来理解一个话题。

每年1-2次的「思考周」,是盖茨专注思考的闭关修炼。在掌管微软的时候,从20世纪80年代,他就已经开始「思考周」。

他独自一人,前往胡德运河的小木屋过上一周,他会携带大量书籍和科技论文,在那里闭关修炼。他不吃早餐,午餐和晚餐有专人送来,中间也只是偶尔与梅琳达通话,其余时间无人打扰,他都在思考,他称之为「CPU时间」。

以前思考企业战略,如今思考人工智能,思考解决人类问题,专注的他一直没有停下来。

盖茨的「思考周」

「我只有『技术』这把锤子」

令我们庆幸的,是盖茨没有早早地去做慈善。

相反他去创办微软,有了他积累的财富,懂技术又懂商业,他才能把慈善做的更好。盖茨尚且如此,普通人更不必为了慈善而慈善,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不给社会添乱,如果能动脑解决身边的问题,就是最大的慈善。

盖茨要解决人类问题,作为技术大佬,他也是从技术底层去解决。

重新发明厕所,这种厕所不消耗能源,能把排泄物转化为无污染,从每位百姓开始解决水污染的源头,比起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更有效解决问题。

为了找出小儿麻痹无法消除的原因,他建立尼日利亚的高清全境地图,利用高性能计算机,计算找到问题发生在地区接壤的交界处。

推广核电,他成立了泰拉能源公司,研究利用液态金属消除高压爆炸,探索了一种新型的「行波反应堆」,零排放的发电,十分环保。

比起捐钱,盖茨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任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这是盖茨的信仰。在片中,导演,问了他:「很多人说你是一个技术疯子,想凭技术解决一切问题,你怎么看待这种批评」,盖茨笑笑答「我只擅长这个,我只有『技术』这把锤子了,看什么都是钉子。

技术狂人

看过影片,你会觉得人们都在解决问题,但各自的层次完全不同,有些只能从表层去扼制,但也有像盖茨这样的,从技术的角度去根治。

下次,别人找你解决问题,别再「用爱发电」啦,看看盖茨,人家是用核能发电好吗。

「感谢梅琳达」

盖茨,这样一位唯技术论者,一般人只会认为他是科技宅男。事实上他确实是,但他却有一种理性的温柔

纪录片三个章节,除了他解决人类问题,分别讲了三位对他重要的人:母亲、保罗 艾伦、妻子。

尽管他今天依然极客和内向,但他很感谢母亲。年轻时,母亲强制他社交,关注现实,这让他们的母子关系十分紧张,他也一度表示不想回家。

这么多年过去,他能成为微软的领袖,而不是一名黑客,有不少功劳要归功他母亲。同时母亲做慈善事业,也影响到他后来的选择。

他一生中最难过的一天,就是母亲去世的时候,为此还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谈到母亲的去世,他的声音里有一丝哽咽。

盖茨 & 母亲 & 父亲

相比母亲,妻子梅琳达陪伴他的时间更长。片中迈克 斯莱德,一位微软前营销主管,表示「我从没听过他抱怨梅琳达,他是我见过的唯一没有抱怨妻子的人」。

比起在微软的时候,他是梅琳达的大Boss,他更享受现在基金会中跟梅琳达平等的关系。这么多年,他能保持与梅琳达之间的相互理解,那些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他庆幸有梅琳达来补救。

梅琳达 & 盖茨

导演问他,「如果哪一天他突然死亡了,最遗憾没做的事情是什么?」他立马回答了:「感谢梅琳达」。

家庭之外,他还有重要的朋友。

保罗 艾伦 & 比尔 盖茨

合伙人保罗 艾伦就是其中之一,在年少时,一起编程解决学校的排课问题,长大了一起编程卖软件给IBM,后来一起创办了微软。保罗 艾伦后来跟盖茨有些矛盾,加上他患癌症,选择退出微软,多年来双方没有联系。但当盖茨得知他将要去世时,他主动联系艾伦,怀念起曾经的日子,终于双方和解,最终艾伦去世时,盖茨还是没能见上一面。

盖茨另一个老朋友,就是巴菲特。最早是盖茨的母亲,建议盖茨去见见巴菲特,她觉得双方合得来。但盖茨一再说自己很忙,就推脱着。后来还是去见巴菲特,本来预料聊一个小时就走人,不料巴菲特问了他不少重要的商业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深感巴菲特是知音,他们聊了好几个小时。

盖茨是巴菲特的牌友

如今,巴菲特和盖茨偶尔一起打牌,一起吃汉堡喝可乐。盖茨遇到一些问题,还是会来请教这位长辈,巴菲特不吝给出建议,甚至投资。认识巴菲特,也是盖茨一生特别幸福的事情。

更深入去认识比尔 盖茨,他对梦想的执着,对生命的尊重,对家庭的感恩,这些是一笔人生财富。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外链咨询

扫码加我微信

微信:juxia_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