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代驾业务风生水起的时候,就曾有脑洞大的网友提出:既然“滴滴代驾”都有了,那“滴滴代喝”是不是也不远了?
原本大家只当是段子乐呵乐呵,谁也没当回事,没成想“滴滴代喝”真的来了。很多网友顿时傻了眼,居然以为是洋葱新闻(PS:洋葱新闻是美国一家提供讽刺新闻的组织,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加工杜撰假新闻)。
“滴滴代喝”着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滴滴代喝”是一项怎样的业务?
尽管大家都称它为“滴滴代喝”,其实并非滴滴出行的业务,而来自于竞争对手e代驾,名叫“e代喝”。e代喝主要通过互联网LBS系统,开放用户交互功能来实现代喝酒功能。打开e代驾,首次进入代喝业务,需要先分享至朋友圈或微信好友才能开始体验。
“e代喝,一款征服酒局的利器”。只要点击“找人代喝”,就能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寻找了。e代喝提供了“按酒量”、“按标签、“按距离”等筛选条件,不止有男性代喝,还有不少酒界女豪杰,选择余地很大。
e代喝此举是认真的?
尽管我们依旧怀疑,e代驾是不是只是造势搞噱头?但不得不承认,e代驾这次就是在玩真的。
据e代驾官方说法,e代喝业务上线前期就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一线二线36个城市,全国普及指日可待。至于启动这项业务的目的,e代驾表示是为了切入社交领域。
e代驾的社交思路是:中国酒桌文化根深蒂固,酒桌本身就是个极易结识朋友、增进感情的社交场景。代喝业务能促使与他人深度联系的建立,扩展社交圈,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可越看越觉得e代喝很扯!
e代驾是很认真在推进代喝业务,还把未来勾勒得无比完美:
— 师傅,2斤白的您能搞定吗?
— 不是我吹,3斤半白酒妥妥的,还能再整4瓶啤的!
— 成!那您放开喝,高了我帮您叫代驾。
从代喝到代驾,e代驾的服务闭环就这样形成了。
但仔细想想,这业务真的很扯淡啊,问题一大堆还没个解决的法子:
-
到底是促进社交,还是让社交更尴尬?试想想,如果代喝业务普及开来,以后酒桌上会不会是这样一番现象:几个代喝在那拼命喝酒争高下,真正参加聚会的人却躲在后面抱着手机各玩各的。
-
换位思考,假使是你和对方谈合作,对方负责人不陪同喝酒,而是找个能喝的“打发你”,这到底是促进感情还是冲淡感情。
-
过度酗酒导致酒精中毒的情况,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万一请来的代驾喝酒太拼命导致酒精中毒,轻则送往医院,重则危及生命,这后果应该由谁来承担?
-
虽说中国酒桌文化早已根深蒂固,但未必是文化精髓,一定要顺从其发展吗?过度推行酒桌文化,会不会导致酒场乱象横生,滋生事端?
-
掏钱请人喝酒,酒水还得自费,这么想想心里也挺不平衡的。
-
代喝者长期以往,身体必定会受到摧残,是不是还应该制定一些规范来要求代喝者身体素质,并限制其陪酒量?
综上所述,目前来说我个人并不是很感冒这项业务。若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解决,那么我想,一定会有更多人看好并使用e代驾的代喝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