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资费较为昂贵的年代,人们为了节约流量“无所不用其极”。节日出行要提前准备好流量包,节约成本;上网时尽可能地选择省流量模式,以免浏览时自动加载图片或者播放视频。
而就在大多数人都为流量“抓耳挠腮”的时候,一个大名鼎鼎的“蹭网神器”诞生了,那就是——WiFi万能钥匙。WiFi万能钥匙之所以能受到用户的青睐,主要还是因为精准地踩到了“缺流量”这个痛点。
踩准痛点,顺势起飞
基于流量资费高的情况下,该APP“横空出世”后便红透了半边天,常居APP下载榜前列,巅峰时期的用户量超过了九亿,甚至做到了全球活跃APP前十。
在当时,WiFi万能钥匙被定义为免费上网的工具,说白了就是“有网大家一起共享”。逻辑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但却大受用户欢迎。这也源于其创始人陈大年深谙用户需求,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上网的需要,然而费用却居高不下。
就这样,WiFi万能钥匙轻而易举做到了中国工具类APP的TOP。2016年6月,WiFi万能钥匙全球用户量已经超过9亿,月活跃用户达到5.2亿,日连接次数超过40亿次。
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过于惊人的数据,早已超过了众人对工具类上限的认知。根据当年的相关报道,WiFi 万能钥匙在国内的下载量,仅次于微信和QQ。然而,踩着时代痛点成长起来的WiFi万能钥匙,弊端却逐日显现,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用户隐私。
成于免费,败于隐私
WiFi万能钥匙诞生初期,不少用户都想当然地认为,它的功能是“破解密码”。其实不然,所谓的分享WiFi密码,实质更多是主动收集装有APP的用户手机无线数据。你想要获取别人的免费WiFi得把自己的共享出去,这样WiFi库里才有资源。
举个例子,当你拿着WiFi万能钥匙想去破你邻居的网的时候,你手机里面储存过的WiFi密码信息,也同时被共享出去。
2018年,《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指名道姓、点名批评WiFi万能钥匙,9亿用户也没法让舆论站在它那边。在报道中,记者举着打开WiFi万能钥匙的手机,蹭上了邻居的网,蹭上了银行的内部网络,在上海陆家嘴蹭上了很多金融、保险公司的加密网络... ...过于吓人。
于普通人而言,家里的WiFi被蹭,可不止网速变慢这么简单。相关设备信息可能被篡改,支付密码、照片等隐私被泄露。WiFi万能钥匙可以直接查看用户的WiFi密码、IP地址等,几乎等同于裸奔。
致命一击,运营商提速降费
不过导致WiFi万能钥匙从装机必备到逐渐销声匿迹的“致命一击”,其实是运营商们开始提速降费。
当日常流量价格逐渐下降,便宜的价格让人使用起来不痛不痒。在流量全国通用、可积攒到下月、大流量套餐推出等诸多活动的加持下,用户每个月的可用流量越来越多,没有去蹭别人家网络的必要。
加之WiFi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连街边小吃店也没有落下。流量不仅不缺了,甚至还有会溢出。也就是说,WiFi万能钥匙的必要性消失了。而当这个时候,之前一直被刻意忽略的问题就会被放大,一直被诟病的隐私问题被推到了台前,直接站在了用户的对立面。
WiFi万能钥匙注定迟早要凉凉,不只是因为功能跟不上用户需求,更重要的原因是“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的用户越来越少了,舆论、评价的改变会倒逼产品经理们更加慎重,也更加尊重用户,就手机APP市场而言,这是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