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兰熊科技中心
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
综合运用乐高积木搭建设备,结合“SESVA”深度学习指导法和Scratch、Python编程语言,逐步提升孩子STEAM素养,优化学习能力,着力搭建集科技实践活动、国内外权威机器人大赛、冬夏夏令营游学为一体的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平台。
奥兰雄科技中心是孩子们展示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的开放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目前已成为中国家长和孩子校外教育的理想选择。
运用标准化经营管理体系后,奥兰熊高速发展
我们2015年用的是学校管家,是比较早的用户。经过多年的使用,我认为学校的管家制度有这两个优点:
1、自由开放,适配所有类型的机构
学校管家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它的功能、权限、配置都被细分成非常细的粒度,可以自由设置。
这意味着该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机构。
例如,在计费部分,学校管家有多种方式:
按期缴纳文化课——节;每月为——个托管班和家庭作业辅导班计费;
按天收费——艺术考试和健身课;长期计费——一对一文化或素质培训。
例如,在设置类时,也有许多适应模式:
——班文化课组织;随时轮班——机器人等素质训练。
机构在使用数字系统时,经常会遇到“削足适履”的问题。然而,通过使用学校管理人员,机构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定制,并具有高度的自由度。
2、逻辑精密,环环相扣,完整串联
我认为教学和培训业务非常复杂。从报名到交付培训服务,时间跨度长,系统链条长,业务中会有很多关键节点。但是,如果其中一个做得不好,就会对整个业务产生影响。
学校管家将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个环节的业务链带入系统,并智能串联。通过实时反馈的数据,学校不断迭代,让学校的管理和运营高速运转。
比如学生出勤是一个关键节点,同时又与家校串联沟通,反过来又影响到费用的续费。
学校管家通过考勤统计、积分管理、教案云、师生信、网报商城,将这一业务流程串联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从学校管家,我们总结了12个报表,34个不同岗位的关键节点,从而完成了学校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在过去的6年里发展了10所直属学校和29所附属学校。
据统计,每一所新开办的学校都能在3个月到6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走上营收的正轨,这让我们团队非常受鼓舞。
用好校管家系统,需注意这4点
如前所述,校园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快捷方式之一是利用好学校管家制度。
虽然我们现在用的是666,但其实在使用初期,我们也经历过一个“自相残杀”的时期,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乎抛弃了学校的管家。
和其他校长沟通后发现,很多机构都经历过这样的困惑,这并不是因为学校的管家制度有问题。
或者是团队服务不好,更多的还是我们自身原因。我总结了一下,大多是由以下4种原因造成的:
1、没有梳理清楚学校经营管理的底层逻辑
这里的逻辑主要分为2条线,一是前面说到的业务逻辑,即关键节点形成各个环节的完整闭环,最后串联成一整套业务链条。
这条业务逻辑,管理者在早期就必须梳理出来。如果不知道如何下手,可以仔细研究校管家的功能。
比如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校管家有学员未出勤也可计课时的功能,于是就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置?
后来想到了,因为出勤频率和学习效果、续费息息相关。
于是,后续我们规定,在奥兰熊,孩子们不出勤也会扣课,学校后期发放补课券来补课,以此催促家长提醒学员按时上课,保证学习效果,从而提升续费率和转介绍率。
二是需要有专人专岗去盯着这些业务节点,制定管理考核标准,并不断复盘、优化。
比如在销售转化这个业务流中,我们会设置培训师岗位,通过校管家的800呼功能,去监听销售们的电话录音,跟进转化全流程,及时指导、干预。
同时阶段性做复盘分析,总结出优秀案例,输出给团队,从整体上提升转化率。
2、功能孤立操作,没有与其它环节串联起来
学校的经营管理是环环相扣的,同理,校管家系统的操作也须如此。
而之前我们着重于一些单一功能上的操作,没有与其它环节串联起来,形成整个体系。
比如师生信中的家长分享评价、家长回评功能,之前我们只是呆板地让家长这么做(效果并不理想),而没有想过结合系统中的其它版块来反向刺激,比如可以利用积分奖励、老师相关数据的绩效考核来一起促成此事。
如此操作下来之后,不但本数据提升了,续费率、转介绍率也同步提升。目前,奥兰熊的转介绍率已达30%。
3、系统功能设置不清楚
管理员需根据学校所在行业的特性、学校架构、实际业务场景、管理规范等,把各个功能设置得清楚、明了,方便后续人员的操作。
比如我们在权限设置上,会把与各岗位员工不相关的功能全部关闭,展示给他们的都是能用到的功能,这样一来,减少了员工疑惑,也免去了大家的沟通、学习成本;
又比如拥有多个课程体系的学校,就需要把每种课程的收费方式都设置出来,方便前台人员收费;
还有很多细小的设置,从去年开始,奥兰熊也在使用教案云,该功能让各分校统一教案之余,也方便督学监管每一名老师的上课质量。每上完一节课后,我们要求老师把对这节课的反思、改进心得上传至教案云,所以,管理员需要在其中分类建好文件夹,方便他们上传。
4、没有完整、及时地录入系统
以前,我们经常会吐槽,怎么系统中的数据和实际结果有很大出入?后来才发现,原来很多时候,员工没有及时录入系统,或者只会把有效的信息录入其中。
比如在联系意向客户时,顾问只会把接了电话的意向客户录入其中,这就导致转化漏洞中的一个环节出现数据偏差,对我们后续的决策会产生影响。
后来我们要求,大家不管接收到什么信息,无论有效还是无效,通通第一时间录入系统。
以上是我们用校管家初期,踩过的4个坑,希望其他学校引以为戒。
对于学校运营,校管家最大的功用在于这2点
我有10年的教培从业经验,我觉得校管家对于管理者来说,能解决2个棘手问题:
1、呈现细节。
在管理多人、多家分校时,管理者往往没办法追踪到每个人的工作细节,但校管家事无巨细的数据反馈,能实时把细节呈现出来。
比如在转化环节,我们会抓销售的数据,若未达标,则说明销售工作没有到位。
2、解决问题的思路。
有了细节数据对比,可以在未达标的环节进行溯源,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也就好办了。
我们会制定计划组,进行测试后,看哪一种方案能让数据达标。
比如在招生渠道效果监测环节,我们会不断总结性价比最高的渠道,这样一来,每月大约能节约25%的推广费用。
在家校点评环节,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学员,我们通过查看优秀老师的评价案例,总结出了一套标准的模板:
1)介绍这节课的各个环节,孩子做了什么,表现怎么样;
2)待提高的地方;
3)本次课程的学习目的。
基于此,老师们的评价质量大大提升,家长的回评积极性也更高了。
希望更多学校借助校管家这样的数字化系统,快速搭建自己的标准化经营管理体系,在发展航道上稳健前进。
上一篇:u盘中win10的安装教程步骤_ win 10系统u盘安装盘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