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11月4日电(记者陈建兴、徐瑞卿)下个月,台湾省将举行四次公投。民进党当局将其视为“执政防卫战”,定性为“蓝绿对抗”。伴随着民进党大张旗鼓宣布停止“公投”的“狼烟”,原本主要涉及经济民生的具体问题被“打包贴标签”,舆论诉求和理性猜测被“降级沉没”。简而言之,“四次公投”案已经从一个民生问题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跑题、跑调的问题。
“四次公投”的议题包括反莱猪进口、珍惜藻礁、重启核计划四、全民公投举行大选。前三项分别要求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生态环境、解决能源缺口,后一项涉及降低选举成本、用好公共资金。除了“核四”之外,其余都是民进党在野时的想法和承诺,但现在其“全面执政”提出了所谓的“四个失望”,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和民意的对立面。
绿色阵营进行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四个案例都处于领先地位,支持者相当跨党派。面对舆论压力,民进党当局领导人发布动员令,将基调定在火线上,直接批评“国民党把公投变成了党不宽容的工具”,而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则大骂“国民党什么都要乱”。
“公投”是民进党长期“奉为圭臬”的民粹主义“上帝的王牌”。岛内舆论指出,民进党知道一旦进入政策立场的对抗,就很难面对自己的“昨天是今天的错”,于是干脆变成了蓝绿色的争执,企图从动机论上从根本上否定“公投”案的合法性。
在台湾省,“颜色权”成为最根本的“政治权利”,民进党功不可没。面对“四次公投”,它重复同样的伎俩也就不足为奇了。只言片语和一顶帽子,食品安全、环保、能源等政策问题就会模糊,只留下政党政治的“战争”。003010指出,统治者为了绑架多数人,习惯性地分化和反对人民,使本质上是民生经济的“四次公投”案无疾而终。民进党当局无意与主流舆论沟通,反而召唤意识形态幽灵,要求选民忘记是非,“把颜色放在中间”。
一段时间以来,在台湾省的政治现实中,一旦把一切都指向政党对抗的层面,就只有蓝绿之分,没有黑白之分。民生和基层的诉求让位于政党的利益。回看民进党的“夺权之路”,“颜色”一直是其最喜欢的“主牌游戏”。陈水扁时期,具体表现为制造“省籍”对立,操纵“独立”问题;该党在野后再次上台,进行“升级”,打出“反华反台”的旗号。难怪岛内媒体批评,只问颜色、问是非、抹黑红、抹黑成了灵丹妙药,不合理的政治文化一下子成了“桌面民主”的特色。
这一次,面对“四次公投”案,火力全开的民进党也在“第一招”中打出了“反华牌”,苏贞昌等人直接喊出了国民党的“亲中作乱”。对此,台湾省舆论颇为头疼:民进党耍“反华保险局”这种老掉牙的把戏当提款机。
003010指出,“四次公投”中有两次是人民发起的,其内容与两岸问题无关。民进党当局不愿意在政策上进行实质性的辩论,以便利用每次选举都必须操作的“反华牌”继续卖芒果干(亡国感的谐音)。
距离投票还有一个多月,“四次公投”能否重拾焦点和基调?台湾省媒体提醒民进党:“如果继续无视民意,注定要等待舆论的海啸。”(结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