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2年12月21日罗振宇开讲第一期《末日迷信向死而生》之后,一个叫做“知识付费”的种子就开始在不少罗粉中生根发芽。
当然,知识付费的渊源其实早已有之:
近一点,你抬头看看那居高不下的学区房房价;
远一点,孔子收学生需要十条肉干作为见面礼;
但不少自媒体却更愿意相信是《罗辑思维》在自己的205期视频中播下的种子。
直到2017年3月8日,罗振宇选择停更四十多分钟的《罗辑思维》长视频,开始All-in得到APP;
而且就在2017年5月8日,罗振宇甚至一度停更了《罗辑思维》坚持了1600天的60秒语音;
至此,《罗辑思维》最初的形态已经完全“支离破碎”。
罗振宇“孵化”得到App之后,终于选择了亲手扼杀,又或者是“安乐死”《罗辑思维》。
在此之后,就在520网络情人节的前两天5月18日;罗振宇在papi酱拍卖会、罗永浩长谈之后又开始搞事情——得到“001知识产品发布会”:
这场特殊的发布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发布的12款知识产品包含7大“订阅专栏”,2大“知识工程”,1本典藏画册《艺术博物馆》,1个名为《曾鸣·智能商业二十讲》的内容产品,以及1本免费开源共享的《得到品控手册》。
另外,罗振宇还宣布,《李翔商业内参》第二季将正式更名为《李翔知识内参》且免费向用户开放,月底上线,而创作者本人李翔,将正式入职得到担任总编辑。
而且就在罗振宇“舌绽莲花”的前一天——5月17日,知识付费领域还发生了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事件:
5月17日,在最近更新的知乎App版本中,知乎方面对产品战略级调整,在知乎Live推行「七天无理由退款」之后,知乎Tab栏中又新增了名为“市场”的顶级独立入口,声称要做知识市场的亚马逊;
5月17日,分答上线“付费社区”,产品推出的第一个社区是“职场理性派”,内容主打帮助职场新人“用理性派的逻辑学实现职场精进”,定价99元/半年;
5月17日,微信推出“微信实验室”在发现页面上线“搜一搜”和“看一看”两种功能,打算《以一己之力封杀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对此,在知识付费领域主要有两种风声:
第一:在微信的“盲目扩张”之下,互联网的内容流量入口将会加速分化整合,进行下一轮的破坏性洗牌;
第二:在罗振宇挖下的大坑之下,知识付费平台正在加速“电商化”;
至此,知识付费已经进入下半场的“电商制霸”。
在《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17知识付费产品排行榜》中,得到、分答、知乎和喜马拉雅都在前六名;
而这一次得到、分答和知乎不约而同的“五月革命”几乎能够反映整个市场的头部趋势。
得到—京东—向终生学习者致敬
其实早在2017年2月底罗振宇就在i黑马的一篇文章《罗振宇:我给业界挖的三个“坑”》中提到过:
第一个“坑”:U盘化生存;
第二个“坑”:社群;
第三个“坑”:内容电商;
而罗振宇本人也一直在带动着整个知识付费市场的动向,一度被称之为知识付费市场的“精神教父”。
当然,后期罗振宇为了给《罗辑思维》找到新的出路,在找到新的合伙人“脱不花”之后,其商业化越来越严重;一度脱离了2015年之前申音给罗振宇塑造的“人格自媒体”方向,开始淡化个人形象;也就有了双罗《长谈》和《001只是发布会》的可能。
对于得到的商业模式,不管是至今罗振宇“挖来”的23位专栏大咖,还是罗振宇象征性收费0.1元的《罗辑思维》、又或者是即将免费的《李翔知识内参》,所有的内容似然是专栏作者提供,但是前期还需要得到App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