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老铁SEO > 站长新闻 > 网站技术 >

疫情下的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整站优化

人气:14

2021-11-05 18:28:46

疫情下的“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

(11月3日,在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北二区,外卖小哥将居民订购的生活用品交给防疫人员转运。图片/图片中的新图片)

最近,“睡城”天通苑成了北京人的关注点。

很多“北漂”又爱又恨天通苑。相对便宜的租金让这个地方成为他们梦想的开始;然而,由于拥挤的交通和环境,许多“北漂”将“离开天通苑”视为成功的标志。

这次的原因是天通苑北二区新增确诊本地病例4例,列为中风险地区。因为天通苑居民众多,而且大部分都在市区工作,这个消息让很多北京人都很担心,甚至“整个天通苑只能进出”的消息一度在网上被报道。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月2日报告,当日0时至11时,昌平区北街天通苑北二区新增确诊病例4例。根据《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天通苑北二区自即日起划定为中风险地区。

根据昌平区疫情防控报告,新增病例364例,新增病例14例,各项管控措施均已落实。

早在11月1日晚,“只进不进”的字眼就曾让天通苑北二区成为社交平台的热词。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其实只有天通苑北二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商户被列为封锁管控的中风险地区,是天通苑16个子社区之一,而不是被称为“亚洲最大社区”的整个天通苑。

“一旦出现疫情就太可怕了”

“天通苑一定要好好控制。人流量太大。5号线贯穿南北。一旦有疫情,那就太可怕了!”社交平台上有些人很担心。

这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据估计,北京每21个人中就有一个可能住在天通苑,他们的工作地点遍布北京主城区。

作为北京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属于北京郊区昌平区的天通苑居住着多少人?50万、70万还是100万?到现在,众说纷纭。

疫情下的“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

天通苑是北京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图/蠕虫想法)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昌平227万常住人口中,田慧地区(即回龙观、天通苑)约有85万人,其中天通苑常住人口近30万人。然而,根据民间说法,生活在天通苑的人数已经超过50万;甚至有人说,天通苑的实际常住人口可能已经超过100万。逃离北京的网络名人老师张雪峰甚至在视频中说:“如果你想了解北京,你必须去400万人居住的天通苑。”

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人。如果按50万计算,北京每42个人中就有一个可能住在天通苑。如果按100万计算,北京每21个人中就有一个可能住在天通苑。这自然是疫情防控的巨大挑战。

以已发生确诊病例的天通苑北街为例。该街道下辖9个社区,6个超大型社区,常住人口约5000人,仅天通苑第一社区常住人口5806人,常住人口15389人。

庞大的人口基数使社区防疫面临人力不足的压力。“人手不够,大家现在都太忙了!”天通苑北街道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社区的主要工作是调查统计密接和次密接情况,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为居民发放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专门组织了“送药队”,保障社区居民的用药需求。由于社区人口众多,需要投入更多的防疫人力。

目前,天通苑北二区及周边地区的商户已经拿了p

根据昌平区疫情防控报告,截至11月2日上午10: 00,已确定新增病例364例,紧跟14例,已落实全部管控措施。据悉,天北街有14.27万人。11月2日,全民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完成。天通苑小区居民张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1月3日,天通苑北二区所有人都做了第二轮核酸检测。

张静住在天通苑四区,距离天通苑北二区1000米。她说目前她住的小区只有1个。

个门可以出入,其他的都封闭了,“但没有通知集体做核酸检测”。在生活方面,附近超市的米和面暂时有些紧张,不过蔬菜、水果与之前差别不大。

天通苑之所以人口密集,跟社区内房价相对较低,房租价格相对便宜,且地理位置好,去往市内交通便利直接有关。

天通苑交通设施及网络发达,几十条公交线路都途经或直达社区,公交站40多个;并且地铁5号线、13号线都设有站台。每天上下班高峰时间,地铁站外人满为患的蛇形排队场景,都在说明这里人口众多。人员流动性大,自然给疫情防控带来压力和挑战。

“每个清早黑压压的人群像潮水一样褪去,晚上又同潮水一般涌回来。”知乎上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这样写道。

职(业)住(所)分离严重,被视作天通苑的“硬伤”。新华社此前的一篇报道曾提及,夹在中心城区、昌平区之间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是一个“睡城”:从2000年这里建成第一批经济适用房开始,由于忽略了前瞻性职住平衡规划,在城市边缘渐渐形成了一大片“居住型”社区。

昌平人力社保局与高德地图大数据分析显示,绝大多数回天地区就业人口的就业半径在10公里以上,工作地点遍布主城区。

疫情下的“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

(11月3日,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北二区,货架上摆满了居民订购的生活物品。图/中新图片)

注定只是“睡城”?

天通苑,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关于这个问题,知乎上的答案见仁见智。但“大”是住在这里或者来过这里的人最直观的感受。

坐落在北五环外天通苑,占地约8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600多万平方米,分为天通苑本区、天通东苑、天通西苑、天通北苑与天通中苑,每个苑又按照数字分1、2、3区,天通中苑分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共有16个分区、645栋楼。

贯通北京南北的地铁5号线,在天通苑设有3个站:天通苑南站、天通苑站、天通苑北站。有网友戏言:“地铁三站都走不出天通苑”,更有网友戏谑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大概就是你在天通苑这头,我在天通苑那头”。

由于临近地铁、出租房源较多,且房租相对便宜,天通苑还是北京外来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因此,天通苑也被视作“北漂”群体“梦开始的地方”——为数不少的选择来北京发展的年轻人,一开始会选择在天通苑租住。而“离开天通苑”也被很多人视为迈向成功的标志,甚至没有之一。

2016年出版的一部中篇网络小说——《日落天通苑》,对于“天通苑是什么地方”的疑惑,作者王云超如此形容:

天通苑,是亚洲无人能及的经济适用房区,江湖人称“睡城”,这里有便宜的租房价格和一站式的生活环境,大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奔赴北京后便住在这个地方,令它成为“北上广”打拼一族重要的根据地之一。

网络上还存在这样的说法:天通苑社区虽然人口比较多,但很少能够见到北京本地的人,95%以上实际上都是“北漂”。这一说法虽不尽严谨,有夸张的成分,很难得到证实,但足以说明人们对于天通苑的观感和认知。

“缓缓夜去的天通苑,和一个三线城市的晚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这里的撸串的大排档烧出的火苗,吓到了被牵着的吉娃娃,巷子口的大风吹着在大声说话的大妈,路灯下聚集着三五个下象棋的老爷子,蹲在街头抽烟的房产经纪人……”知乎上的文章《离开天通苑,就别回来了》,让人们看到了天通苑的市井生活气息。

因为“脏乱差”和“堵车”,天通苑还曾被网友评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不过,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随着2018年北京发布‘回天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一系列公共服务场地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始落地”,被统称为“回天地区”的天通苑、回龙观区域,商业配套逐渐完善,最基本的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也慢慢完备。

但受制于当年“居住大组团”的规划,职住分离的弊端之下,依然无法根治通勤时间长,高峰期地铁拥挤、路面交通堵塞等顽疾。

中国城市规划院原副院长李迅认为,“睡城”形成的一个原因来自于规划。他说,北京在城市规划中曾犯过的典型错误,就是追求“居住大组团”,没有把握好就业和居住的关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北京的回龙观等新城区里很少有就业岗位,大部分人早晨到主城区上班,晚上又涌回新城,造成巨大的钟摆式交通流。

仇保兴说,把北京回龙观、天通苑新区安排在城市北面,而就业集中在东南的CBD地区,通勤交通流要穿过市区……由此造成交通拥堵等多方面的问题。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也认为,过去规划中一度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而功能区过大造成了较大问题。比如回龙观、天通苑成为单纯的居住区,没有适当配置就业,导致目前该区域职住分离现象严重。

那么,像天通苑这样的社区,没有产业托底和适当配置就业,注定就只是“睡城”吗?

李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规划上强调产城融合,混合兼容,以望京为案例,过去居住为主,大望京商务区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就近办公和居住,改变了原来“睡城”的状态。

“这在天通苑这样的社区也是可以实现的”,李迅表示,城市用地是可以进行置换的,通过更新改造,功能混合,这样居住和就业就可以相对地平衡。

上一篇:北京空气污染严重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外链咨询

扫码加我微信

微信:juxia_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