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最著名的诗人。更难得的是,他们曾同居三次,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白和杜甫第一次相遇,是在唐玄宗天宝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夏天。获金归来的李白,来到东都洛阳,在那里遇到了比自己小11岁的年轻一代杜甫。
那时,李白以诗闻名,而杜甫还是后起之秀。然而,地位和地位的悬殊并没有阻止他们成为朋友。他们一起谈论诗歌,谈论世界时事。可以说,他们过得很开心。
中国有句古话,文人相轻,但李白和杜甫是典型的相惜文人。第一次见面感觉不够,约定秋天一起去梁、宋,也就是开封商丘。
果然,秋天的时候,李白和杜甫来到了梁、宋时期,在那里他们还遇到了诗人高适,他们三个小伙伴玩得很开心。
就这样,李白、杜甫、高适从秋天一直演到了冬天。然而,世界上没有幸福的结局。分手时,他们约定第二年秋天继续东陆漫游之旅。
果然,李白和杜甫没有食言。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寻找东陆地区的高官,一起拜访当时的文学大师、书法家李咏。
从那以后,李白和杜甫再也没有见过面,但他们一直关心和想念对方的一举一动。
据统计,李白和杜甫分别后,杜甫写了15首诗给李白表达对李白的思念,李白也写了几首诗给杜甫。数量虽少,字里行间却有着深厚的情谊。
公元745年秋,李白和杜甫在泸县告别,杜甫写了一首诗《赠李白》。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李白的崇拜、关心和不情愿。
秋来关心商朴鹏,但并不以丹沙为耻。喝着狂歌,过着空虚的生活,谁是霸气?
深秋,离别总让人多一点伤感,散漫的小草随风飘散。这离别就像这散漫的草,彼此离得很远,看不见对方。
李白非常相信道教,曾经自己制作过长生不老药。杜甫也去吴王山寻找盖华君道士,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诗中说他对得起东晋道士葛洪。
众所周知,李白是一个爱喝酒的喜怒无常的人。李白一生离不开酒。酒成了他诗歌的催化剂和灵魂,也成了他和朋友之间的纽带。
诗中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生动诠释了李白不羁、自信、叛逆的性格。杜甫不禁要问:“你这样一个狂傲的人,为什么会如此骄傲?”
的确,以李白的性格,是不可能在官场上混的。“哦,我怎么能对地位高的人和官职高的人郑重其事地打躬作揖,永远不会被人看到一张诚实的脸”这句话反映了他在官场上的态度和性格。
但李白的性格是世界上最值得称赞的,因为他真诚自由,自由浪漫,这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
下一篇:没有了